居九岭溪河畔的小平地,俗称“田洋”,因建房子于该“洋”尾端,故名。始祖吴泰一从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吴坑村迁圈石村,再从圈石村移居洋尾村,至今540多年。民国时期为鹤溪乡鹤洋保。1950年为第四区(托溪区)洋尾乡。1956年三区、四区合并为芹洋区后,属托溪乡。1959年撤区改社为托溪公社洋尾大队。1963年并入芹洋区,为托溪小公社洋尾大队。1965年撤区并社后,仍为托溪公社洋尾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 |
洋尾村位于同安镇东南部,东接坂头,南邻洋头,西界三捷,北邻三捷,距镇中心7公里,村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9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760人,户数515户,耕地面积1169亩,林地面积5100亩,种植蓆草450亩,茶叶450亩,系我县重要席草制品,茶叶生产基地,200多亩花卉基地。村内至今保留一座建于道光四年的美祚寨,占地5200平方米,距今170多年。……。 |
洋尾村位于下祝乡东南方向,距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境面积2.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600亩,耕地面积279亩。全村辖有8个村民小组,113户,495人。现有党员数23名,支委3名,村委3名。X115线道路穿村而过。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42万元,村财政收入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556元。村集体资产总额18.2万元。……。 |
洋尾村在园庄镇政府驻地西侧2.9公里处,村委会设在洋尾,聚落形状呈人字形,由后楼、圳头、马洋埔、码头、顶厝、后新、后厝、前厝、宫尾等自然村组成。有9个村民小组,村民589户2128人。民国年间属慈孝乡,1950年属三区,1951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枫亭区,1958年公社化为洋尾大队,1984年为洋尾村委会。洋尾村耕地600亩,主种水稻,甘蔗,花生,甘薯。山地4500亩,以种植桉树为主,有龙眼、……。 |
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地处莆田北洋平原,位于白塘镇东南部,紧邻白塘湖,距白塘镇人民政府1.5公里,距涵江区中心3公里。全村共辖东墩、李角、西林、霞楼、塘边、西墩六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面积1.5平方公里,780户,人口3536人,耕地面积850余亩。洋尾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为辅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二产业以铁件加工制造和塑料制品为主,已经初具规模,全村共有200余户从事“贡银”等手……。 |
洋尾原称洋源,宋祥符年间(1008-1016年)由龙潭村刘延拓居。位于城西2公里,东邻县科技园区,西接旅游胜地鲤鱼溪,南连工业开发区,狮浦大道(302省道)穿村而过,宁武高速路互通口经村前通过与县城接通,交通便捷。洋尾原属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十六都。民国24年(1935年)隶属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处。1950年隶坂头乡,1952年9月隶龙安乡。1958年9月,成立洋尾大队,隶端源公社,1960年改隶县……。 |
槐南镇洋尾村地处槐南镇西华片,位于永安市东大门,与大田县建设镇集镇相邻,距306省道2公里,距槐南集镇7公里,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仅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608户、2730人,党员50名。【物产经济】全村土地总面积3020亩,其中耕地972亩,山地1635亩,农民主要以商贸、采矿、外出务工和种养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年村财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
洋尾村位于台溪乡北部区域,是一个多姓氏的行政村,距县城16公里,属规划城郊型界区。东依乌所岩山麓,背靠后甲村,东北与莒洋村接壤,西北邻接书京村,南与台溪村相连,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全村辖有12个村民小组,党员38人,居住农户435户,总人口2040人,其中男性1051人,女性989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022人,转移就业168人。全村有耕地面积906亩,林地7840亩,其中……。 |
洋尾村,位于磁灶镇西北部,系古地名。因古时有外国人(俗称洋人),来此经商,居于村尾,故称之为“洋尾”。元时属晋江县二都,仅有“洋尾”一个自然村,人口4455人。为谢氏单一姓所居。其裔分衍香港、澳门、台湾、菲律宾等辖洋尾自然村,村委会设洋尾。截止2009年,总人口4455人,694户。耕地 2150亩,农产: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等。有小学1所。……。 |
官坂镇洋尾村位于官坂镇的中部,由上、中、下三个自然村组成一个村委会,全村总户数445户,总人口1720人,农业产地面积577亩,是以农业生产为主道。系我县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属于我镇的贫困村之一条件。村设有党支部:党员47人,2个党小组责任区,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机构健全,有经济合作所、团支部、民兵营、妇代会、治保会、调解会、护村队、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协会、平安促进会、环卫队等。以后的目标和思路:……。 |
1961年设洋尾大队;1986年改称洋尾村委会;1988年改称洋尾管理区;1999年改称洋尾村民委员会至今。洋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