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薛集村

薛集村

  因薛姓村民聚居成集,取名薛集,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薛集村村民委员会。原名薛集大队,属前进公社;1961年属周集公社;1969年改属戴店公社;1972年置区划社,复属周集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恢复乡镇建制,为薛集村,属周集乡;1992年3月周集镇和周集乡合并,属周集镇。薛集村位于周集镇最东边,为周集镇东大门,北临王截流乡、南临范桥乡。全村总户数1107户,人口总数3549人,土地面积375……。
  薛集村位于夹沟乡西部,东与新集村、蔡郢村,南与老庙村,北与泥河镇接壤,全村四个自然庄,8个村民组,人口1488人,耕地面积2516亩,3个党小组,42名党员,辖一个小集镇。……。
  薛集村位于小圩镇西部,距五河县城20公里处,五固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本村辖8个自然庄,1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一个党支部,下设两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65人,预备党员6人,村民代表42人,党员议事代表11人,总户数820户,实有人口3326人,劳动人口2200人,现有耕地面积7479亩,人均耕地2.24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豆类、芝麻等各种作物……。
  1958年属薛集人民公社;1986年属楚村区薛集乡;1992年3月撤区并乡,原大兴乡、薛集乡合并设立常兴镇,属常兴镇;2006年常兴镇并入楚村镇,为楚村镇薛集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楚村镇薛集村位于楚村镇东南9公里处,全村共有765户,人口3499人,现有13个村民小组,党员87人,下辖18个自然庄。土地面积7200亩。2010年人均收入4900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一个以种植……。
  明朝洪武初(1370年)据薛氏墓记载:以武都营于夫长屯守此寨,故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薛集寨,1957年初,初级社转为高级社,1984年改设村委会属卢河乡,2018年改镇沿属至今。薛集村……。
  在明永乐初年,名为薛家村,系以姓氏命名。清代,成集市,村名薛家集,1945年去“家”字,称薛集。1949年建国后为南乐县三区薛集村公所。1956年为福堪乡薛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福堪公社薛集大队。1984年为福堪乡薛集村民委员会。2011年改为福堪镇薛集村民委员会。薛集村……。
  清朝时期,姓薛的人从新村乡薛庄迁此立村,并在此起过集,故名。1948年11月,归大杨庄区(第二区)。1950年,归薛店区(第六区)。1955年12月,归薛店中心乡。1960年,归薛店公社草店大队。1983年,撤销草店大队,选举产生草店村民委员会,归薛店乡。1986年,从草店村民委员会分出设立薛集村民委员会。1994年4月,归薛店镇,沿用至今。薛集村位于薛店镇区以南,东临新孟公路,西邻京广线,距新郑……。
  相传300年前,薛姓在现镇政府北500米处的薛堰设集,称薛集,集上薛姓为白莲教徒,扬言能将凳当马,撒土成兵,因此惊动了官府,派兵镇压,当时薛姓有小孩到谢营舅家走亲戚,方免一死,后改为谢姓,此后,薛集无薛姓,仍用原名。明朝,属光化县蒿堰社;清朝,属光化县东蒿社;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七年(1918年),属光化县东乡;民国十七年(1928年),名薛集村,属光化县九区(巨兴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1948年1月属第四(薛集)区管辖;1951年8月属薛集区管辖;1953年4月属襄阳县第六区管辖;1954年12月复属薛集区管辖;1956年3月,薛集区撤销,属姜沟区管辖;1956年冬成立薛集高级农业合作社,属姜沟区管辖;1958年9月设薛集大队,属耿坡乡(又称火箭公社一社)管辖;1959年1月属黄集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6月属黄集区管辖,1965年8月黄集区分设为薛集、古驿两个区,属薛集区管辖……。
  因姓薛的人居多,故取名薛集村。1975年成立薛集大队,1983年改为薛集村,成立薛集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薛集村:位于四兴社区以西5公里处。……。
  因薛姓为村中大姓,并在此地设有集市,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薛集人民公社薛集大队,1983年撤公社改乡,大队改为村委会,为薛集乡薛集村,2000年撤乡并镇,薛集乡并入土山镇,为土山镇薛集村民委员会。薛集村:位于土山镇以西4公里处。……。
更多资料
鏃呮父鎼滅储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