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本村种植杏树较多,且以李广杏居多,李广杏个大而肉多,口感极佳。因杏树满村皆是,形成了“杏园”,久而久之村名也被人们称为“杏园村”。2005年以前隶属于民乐县李寨乡管辖,之后李寨乡和新天镇合并之后,属于新天镇管辖。杏园村……。 |
原名薛家花园,主要种植杏树,也称薛家杏园,后称杏园村。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大柳乡所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大柳区红崖乡所辖的浦沟行政村。1956年撤区并乡时,设农业高级社时……。 |
相传早年此处是一片杏树果园,后有人迁于此地定居,发展成村,故名杏园村。杏园村……。 |
说千年前该村杏树成林,取村名为杏园。杏园村……。 |
杏园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435104218。 |
一、基本情况 杏园营村位于107国道南侧315省道西侧,村庄占地面积约1100亩,村现有人口3656人,户数1460,党员117人,耕地面积1879.15亩,2018年职教城征地1517.15亩,剩余耕地不足372亩,全村人均收入6400元。二、村域经济 全村集体收入6万元。三、亮点(特色)工作 全村主要大街柏油硬化路面8900余米(其中水泥路面2200余米),监控64路,路灯348个,栽种花木1……。 |
杏园村位于县城北4公里,全村共有361人,耕地 1109亩,深机井1眼,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 元。共有党员13名。 “两委”班子情况:“两委”共有3人。“两室”建设情况:两室为平房,单门独院,3间,内部办公设施基本齐全。……。 |
明永乐十二年,杨姓自老官寨至此,在一片杏林中定居,取村名杏园村,后简称杏园。杏园村……。 |
杏园村位于窝北镇政府西,全村共有463户,人口1691人,耕地面积251公顷,全村共有党员50名,村“两委”成员6名,村民代表27名,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综治小区长、小组长40人。……。 |
杏园村位于官厅水库上游桑干河南岸,高杏公路穿境而过,距县城30公里。全村现有1002户,2782口人,村支部现有党员70人(其中女党员10人),支部成员3人。耕地面积7450亩,葡萄种植面积7000亩。农业基础设施良好,有机井9眼,节水管道17000米,冷库6座,个体工商户19户,农户储鲜小窖300个。……。 |
元至无年间,王氏自山西洪油县迁居此地,因附近有杏树园,故名杏园。1949年,为濮阳县十区杏园村。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八公桥乡杏园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八公桥人民公社杏园大队。1984年成立濮阳市郊区,为濮阳市郊区八公桥人民公社杏园大队。同年撤社建乡,为濮阳市郊区八公桥乡杏园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为濮阳县八公桥乡杏园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乡建……。 |
传此村址原是一片沙岗,有一片杏树林,迁来之民榜村定居建村,故名。明嘉靖十六年(1537)《内黄县志》载有“杏园村”。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高级社。1958年成立杏园大队,隶属张龙公社。1984年成立杏园村民委员会,隶属于张龙乡。2022年撤乡设龙庆街道,隶属龙庆街道至今。杏园村……。 |
过去村内杏树较多,故名。清属裕州抚老下里。1912年属东区。1931年属二区(独树)。1942年属独树镇。1947年属鲁南县独树区铁炉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复属方城独树区铁炉乡。1958年属独树公社。1965年为梁庄大队,属独树区梁庄公社。1969年属独树公社梁庄大队。1982年因重名改为杏园大队,属独树公社。1984年改队为杏园村民委员会后,属独树乡。1986年改置镇后,属独树镇。杏园村……。 |
清乾隆年间,祁氏从彭楼迁此建村,因当时原为一大片杏林,故名杏园。1948属陇海区。1953年属车站区。1955年属车站乡,名为杏园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车站人民公社,名为杏园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车站乡,名为杏园村民委员会。1986年撤乡建镇,属车站镇,沿用至今。杏园村:位于车站镇西南2公里处。……。 |
“杏”指银杏,“园”是成匡连片之意,相传百年前,盐宝河更新,杨成交界处有两棵银杏树。1996年杨成的新杨生产队栽植了百亩银杏园,在2001年5月撤小村并大村时,以此物貌而定名为杏园村。2001年5月村组合并时,由当时的更新村和杨成村合并为杏园村至今。杏园村:位于裴刘社区东北2公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