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此地新建一砂石厂,故名新厂村。建国前得名新厂。1981年成立新厂大队,隶属钟灵公社。1983年改大队为村,隶属钟灵乡。2003年合村并组时撤销将原龙塘村并入新厂村。2012年撤乡建镇,钟灵乡变为钟灵镇,新厂村隶属钟灵镇。该名沿用至今。新厂村……。 |
新厂村板栗种植示范基地位于本村的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无个村民组,种植有板栗1200亩,涉及5个小组的农户250户,创建于2009年11月。建设目标:采用村委组织,农户自己管理的模式进行,利用远教站点或中心播放户为涉及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让群众学习管理、修剪、施肥、管理等相关知识,管理好本示范点的所有板栗树,争取在3年左右挂果。同时,通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组织并动员农户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并逐步……。 |
一. 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情况新厂村位于百德镇政府的北面,共有12个村民组、589户人家,计2670个人口,有少量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全年无霜期150天,霜冻时间215天,全年平均最高气温35℃,最低-2℃,非常适合人的居住和农作物的生长及畜禽养殖。二. 贫困人口情况全村有589户人家共2670口人,其中,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183人,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共有31户,低收入贫困人……。 |
新厂村人口总数886人,非农业人口6人,总户数236户,,田地面积198亩,土面积364亩,耕地面积564亩,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下辖5个村民组,主要经济产业:烤烟、黑山羊、迎庆桃、生猪养殖,名特产品:麦格乡苗乡腊肉。 --人口总数:886人 农业人口:880人非农业人口:6人--行政区面积:2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4.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发展口……。 |
新厂村距中坪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总户数511,总人口2208人,外出务工1095人,耕地面积1799亩,林木面积4575.42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家禽等。 --人口总数:2208人 农业人口:2015人非农业人口:193人--行政区面积:750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9.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发展口号:--……。 |
明代这里是两河夹滩,人们在这里种地建一个大场,来往过河不便,便在此建屋居住后成村,取名新场,后演变为新厂。1949年属官厂乡。1955年属官厂中心乡。1956年属官厂乡。1958年为新厂大队,属官厂人民公社。1983年为新厂村民委员会,属官厂乡。2018年属官厂镇。新厂村……。 |
新厂,原名段堤当。相传离此南1公里处,有樊、李二家办有竹器厂,名樊李厂。后因江水将厂冲跨,该厂迁至段堤当,新建办厂,故名新厂。1958年,名红云大队,属人民大垸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改属新厂公社;1981年,更名为新厂大队;1984年,改为新厂村委会,属新厂镇;2017年1月,将高家槽村并入至今。新厂村……。 |
驻地属新设的墟场,得名新厂,后谐音演化为现名。1956年设新厂高级社,1958年设新厂大队,1959年与小段并入金星大队,1961年分开后,复设新厂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体制改革,更名为新厂村民委员会,2016年善理村并入,仍名新厂村民委员会。新厂村……。 |
清乾隆年间,彭氏由甘坊迁此办火纸厂,因建厂时附近已有一个老纸厂,故名新厂。新厂1949年前属甘坊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为甘坊乡,1958年设新厂大队,1968年并入百丈大队,1972年分开,仍称新厂大队,2003年,涂家村并入新厂村,成了新的新厂村民委员会。新厂村……。 |
“新厂”是指新建的企业、原料总厂,以此命名。1984年撤社设镇,成立新厂村民委员会。新厂村……。 |
1952年设新厂乡,1963年属富村区新厂公社,1979年富村公社设新厂大队,1983年属富村区新厂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富村乡,成立新厂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新厂村民委员会。新厂村……。 |
因解放后在此新建铁厂,故名新厂。1956年隶昌宁县第五区设新厂乡;1958年隶人民公社设新厂管理区;1961年隶新厂公社仍设新厂管理区;1963年隶耈街区设新厂公社;1969年隶“五.一六”公社设新厂大队;1972年隶新厂公社仍设新厂大队;1980年隶岔河公社仍设新厂大队;1983年公社改区是并耈街区设新厂乡;1985年建立新厂人民公社;1988年区改乡时隶耈街乡设新厂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设新……。 |
佤语地名,原名窝阿,佤语,即黄竹多的地方。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岩跌士、岩光嘎等人从缅甸永别烈寨迁来。1956年成立新厂区设新厂镇,1980年12月改名新厂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7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改为村民委员会至今。新厂村……。 |
清末在此开办炼铁厂,名铁厂,后又改名为新厂(村),故名。本村始建于清朝乾隆(1736-1795),1950年为第三区公所新厂乡;1958年为鄂嘉公社新厂管理区;1962年为鄂嘉区新厂人民公社;1963年为鄂嘉区新厂人民公社;1968年鄂嘉公社革命委员会新厂大队;1975年为鄂嘉人民公社新厂大队;1984年为鄂嘉区公所新厂乡;1987年为鄂嘉乡新厂村公所;2000年为鄂嘉乡新厂村委会;2002年为嘉……。 |
解放前期有炼铜、铸铁锅的厂子,故名。解放前称化普乡新厂保;解放初期划归一区称九村,1954年称蕨菜山乡,1958年称中路公社蕨菜山管理区;1962年称蕨菜山公社;1965年划归维登公社;1969年称蕨菜山大队;1975年维登公社分为中路、维登两个公社时为中路公社所属,同时该大队分为蕨菜山、新厂两个大队(1975年12月21日成立新厂大队);1984年称新厂乡,1987年称新厂行政村,2001年村改……。 |
以晒盐为业,名新厂。尔后,干、方诸姓陆续迁入,且渐成集市,遂改称新厂街。解放前属月华乡。1951年属中屿乡,1958年建中外生产队,属晓塘大队。1961年称大队,1968年改称向阳大队。1982年更称新厂大队,翌年改为村。新厂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