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会村委会社区简介: 西会村原与东会村统为一村,因南通惠河上有一座普济闸,故曾称普济闸村。村内人民分为回汉两族,汉族居村东,回族居村西,各自设有帮会,村一分为二,并命名为普济闸东会、西会。西会村位于乡域中部略偏北,地处建国路东偏南13公里处,距管庄乡政府驻地0.9公里,京通快速路把乡政府驻地与西会村相隔开,路南为西会村,路北为管庄乡政府,东与东会村毗邻,西南隔通惠河与小寺村相望,南隔通惠河与塔营村……。 |
西会村是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虹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30229105282。 |
西会村位于赞皇县南20公里,山场面积3500亩,耕地面积670亩,户籍人口602人,现有党员26名,村两委班子5人。该村主要收入来源为大枣、核桃种植业和外出务工。 ……。 |
西会村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临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124102999。 |
该村地处河谷,位于公社驻地西,故名西会。地处村庄名称(西会村)而得名西会村民委员会。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的《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明确乡与行政村同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划,同属区管辖。设立行政村,设村长1人。设行政村农会组织,设农会主任1名。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的《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规定,乡人民行使政权的机关为乡人民代表大会(或乡人民代表会议)和乡人民政府。在乡人民……。 |
该村畔有古堡遗址,距三井土堡10千米,洪武坪在三井筑堡,设“卫”驻兵防守,又在西会村筑堡设卡驻兵防风。文革前文化馆曾在此遗址处掘出“保障楼”题名石碑,上刻明天启年号,据此可能是明代分设的哨所遗址。又且村居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既是军事要地,又是居民集会的中心。以此取名西会。1962年为西会生产大队,隶属于高家会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西会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高家会乡至今。西会村……。 |
历代传说以曹峪口为界,原东,西各有一古庙,纪念神圣,逢年过节,故东面的村叫东会,即今邢家沟,西面的叫西会,故取名为西会,以神话传说而得名西会村,因村民委员会设立于西会村,故得名西会村民委员会。人民公社时期为西会大队,1984年设立西会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西会村……。 |
因地形得名。因系峪口沟的西支,首为集会交易场所,故名西会。1953年属八塔乡,1958年属滩上乡,1961年归八塔公社,1984年又属八塔乡,2002年并入滩上镇,2021年与峪口和并未峪口镇,现属峪口镇管辖,沿用至今。西会村。……。 |
西会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九原街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902005999。 |
西会村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王庄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225104217。 |
建村时名西站;“站”是明代前国家设立的站口,每六十里设一站,五台城至东会六十里为一站;后因“站”口取消,随改名为西会;自更名后启用西会村名至今。1958年8月,设立西会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1984年9月,撤销西会生产大队,设立西会村村民委员会。西会村位于忻台线路西,豆村镇以东10公里处,北与东会村相毗邻,全村110户,410人,党员19名,总面积3159.4亩,其中耕地面……。 |
位于原平市大林乡西北部,距原平城区15公里,南临阳武河,北靠马头崖,西接阳武二村,东至上申村。在历史是“十八村水地之一”。全村共有二百六十户,六百七十人,党员二十三人,村民代表十六人,地域面积八千九百三十亩,耕地一千二百九十五亩,其中水浇地八百五十亩,坡地四百四十五亩,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服务业,矿山劳务输出等。近年来,我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字”方针,科学规划布局,……。 |
西会村位于马家庄乡中部,距县城西十公里处,太克线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利,属纯农业型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7173亩,其中耕地面积1125亩,退耕地348亩,荒山荒坡及其他用地15700亩;全村现有农户215户,人口878人,党员31人,“两委”成员6人,五保户4户,低保户38户。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55元。多年来,在县、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 |
西会村坐落在宝坻区城北10公里左右,村常驻人口750人,总户数190户,地域面积1250亩,其中耕地面积900亩,全村共有党员34人,支部书记刘芳,支委:王振、张金海,村主任张维建,村民代表2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