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寨村位于张新镇东南部,辖11个自然村,人口约3630人,耕地约3853亩,现有6名村干部,58名党员。村“两委”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经济、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和县委“三县战略”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要求,结合村实际,认真做好“一事一议”修路工程,使各庄之间路路相通,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基层组织建……。 |
谢寨村位于李兴镇西4公里处,由原来的谢寨、吕庄、谢三关、朱三官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西部与河南省相邻,现有7388人,1565户,有耕地7725亩,辖13个自然村,40个村民组,有村民代表120人,现有党员110人,4个党支部。 本村交通便利,便于桔梗运输销售,依托谢寨集镇的桔梗加工商,当地大面积种植桔梗,70%的耕地用来种植药材,今年药材种植面积达3450亩。当地外出人员多,每年通过劳务输出,人均……。 |
谢寨村位于磻溪乡政府所在地西南部,距乡政府4公里,距县城102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750亩,其中田480亩,土豆250亩,海拔850米,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8C左右,年降水量1500mm,森林覆盖率达80%。全村辖2个自然寨,9个村小组,145户750人,总人口中青年99。8%为侗族,有传统的民族风俗。全村主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村里古树参天,绿树成荫。植被保持完整,有杉木,松树等树种;……。 |
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82户834人,有耕地面积1185亩,其中田面积879.1亩,土面积305.9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森林覆盖率达30%,公路已通,电视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普及率达10%.谢寨村有劳动力412人,其中男劳动力213人,女劳动力199人。外出务工总人数300人。现有党员12人,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团结,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
谢寨村系大名县沙圪塔镇下辖行政村之一,位于沙圪塔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2.5公里,村委会座落在村中心,东距南沙圪塔村2公里,南距屯头村1公里,西距北贾庄村1.5公里,北距元寨 村2 公里,村庄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1.5公里;550户,人口2485人,8个村民小组;姓氏以周姓居多,其次是孙、张、解、连姓;耕地面积49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地势平坦,土质黏土;域内有谢寨小……。 |
谢姓居此,因修有土寨,故名谢寨。民国时期属赤眉区谢寨保。1949年属赤眉区谢寨乡。1956年属赤眉区红利高级社。1958年属赤眉区余关管理区。1962年为余关公社成立谢寨大队。1984年改为谢寨村民委员会,属余关乡。2016年乡改置镇,属余关镇。谢寨村……。 |
唐称沈陈庄,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因谢文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行至村西南建小庄,称小庄子。后谢氏成望族,清咸丰三年(1853)为防太平军,谢氏倡导乡民筑寨防患,改名为谢寨。1913年置谢寨保,属郭村区。1949年置谢寨乡,属郭村区,有11自然村。1956年置谢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郭村乡。1958年置谢寨生产大队,属郭村人民公社。1962年置谢寨人民公社,仍管理11自然村。1965年辖6自然村。……。 |
明代,谢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业庙东建村,取名谢庄。后又移居此地建村,因砀山至毫州的公路经此村,故名谢路口。清咸丰三年(1853),为避乱在此筑寨,又得名谢寨。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县,属马头区。1958年属马头人民公社。1961年属业庙中型公社,名为谢寨生产大队。1965年属业庙人民公社。1984年属业庙乡,名为谢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谢寨村:位于业庙乡西北2公里处。……。 |
传明代谢姓在此建村寨,取名谢寨。清属袁寨社。1912年属夏郝联保。1944年属芝圃县民主政府八区。1946属陶陵区黄仪岗乡。1958年8月,成立谢寨生产大队,属城郊人民公社。1978年,改属邢口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谢寨村民委员会,属邢口乡。2001年属邢口镇,至今。谢寨村……。 |
谢寨村原名保汲村。相传汉朝丞相汲黯带兵在此安营扎寨,病故于此,皇帝下旨修建坟墓就地安葬,并留下50名军士居住此地为汲黯丞相护墓,军士们在此安家落户,便形成了村落,于是取名保汲村。明朝洪武年间,谢氏祖先谢仲礼和其子谢帮山率众从山西洪洞迁民于此,后来谢氏宗族人丁越来越旺,故更名为谢家寨,后简称谢寨。1981年复名谢家寨。1958年建队,称谢寨大队,属滑县八里营公社。1981年复名谢家寨,称谢家寨大队,……。 |
明末,谢名、谢务兄弟二人,从本乡米围孜谢竹园迁此建庄。到清初,筑围修寨,取名谢寨。清属松乡里。1941年属息县东岳乡第十二保。1949年属张陶区郑楼乡。1952年属东岳区夏寨乡。1956年归东岳中心乡夏寨小乡。1958年属东岳人民公社,谢寨营。1975年5月建谢寨大队,属白店人民公社。1983年5月属白土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谢寨村民委员会,属白土店乡至今。谢寨村……。 |
明初,谢姓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始叫谢庄,后筑寨,改名谢寨。1949年10月属淮阳县汲冢区。1951年5月属郸城办事处汲冢区。1952年8月属郸城县汲冢区。1961年成立谢寨大队,属汲冢区。1965年属汲冢公社。1983年谢寨大队改为谢寨村民委员会,属汲冢乡。1987年11月撤乡设镇,属汲冢镇至今。谢寨村……。 |
清初,谢氏由山西洪洞来此开荒种地,成村名谢庄(按:清宣统三年(1911)《项城县志.舆图》载,此处有前谢庄,后谢庄)。1912年建寨,故名谢寨。1949年属项城县第八区。1958年9月成立谢寨生产大对,属韩李寨公社。1983年12月改为谢寨村民委员会,属李寨乡。1996年11月李寨撤乡设镇,为李寨镇谢寨村民委员会至今。谢寨村……。 |
清康熙十三年(1674),谢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名谢庄。咸丰年间筑寨改今名。清属汝南保和息县陈新图。1921年分属莲花乡、保安乡及息县东岳乡。1932年分属莲花乡、保安及息县东岳联保。1945年分属汝南埠乡第三保和息县东岳乡二十保。1952年属寺王店乡。1956年属寺王店中心乡。1958年为汝南埠人民公社五营。1961年建谢寨生产大队,属台寺人民公社。1962年属汝南埠人民公社。1983年改设谢寨村……。 |
传在宋代。在此有一营三寨。在明洪武年间,谢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取村名为谢寨。1958年建队,称谢寨大队,属滑县上官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称谢寨村民委员会,属滑县上官村乡。1987年撤乡建镇,称谢寨村民委员会,属滑县上官镇。谢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