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子高处到村的路途中需要下一个陡坡,与客家话谐音,故名。1949年-1957年称为下陂乡;1958年-1983年称为下陂大队;1983年-1986年称为下陂乡;1986年-1993年称下陂村委会。1993年-1998年改称为下陂管理区;1998年改称为下陂村民委员会,并沿用此名至今。下陂村……。 |
下陂村位于犁市镇的东北8公里处,辖8个自然村,总面积25000亩,其中森林面积23000亩,耕地面积2000亩,主要有煤、铁矿资源,经济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花生,养猪、养家禽。改革开放后,生产布局以种植水稻、花生、茄子、辣椒为主,并兼营鸡、鸭、鱼、猪养殖。下陂村总人口1683人,蔬菜种植面积 320亩,鱼塘面积200 亩;工农业总产值62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10万元,人口年均收入3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增田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潭港乡,1962年为潭港公社下陂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改为潭港乡下陂村民委员会。2014年改为大马头乡下陂村民委员会至今。下陂村……。 |
该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1949年前,属白舍镇。1949年属白舍区白舍乡。1954年属瑶陂乡。1956年属镇前乡。1959年成立下陂大队。1968年并入三坑大队。1978年恢复下陂,均属白舍公社。1984年由下陂大队改名为下陂村民委员会,属白舍镇。下陂村……。 |
1949年属久集乡;1951年属坑西乡;1957年属久集乡;1958年属天台公社坑西大队;1961年为下陂大队;1962年属坑西大队;1980年从坑西大队分出另立下陂大队;1983年改称下陂村委会至今。下陂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大同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甘溪、洋门乡下陂高级社、五星、下陂大队,1984年,改为下陂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下陂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