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地位于濑溪河边的一大坝处,大坝分为上、中、下三坝,此村境域处于下坝,故名。原为珠溪乡十九村,1953年取名下坝村,1958年更为下坝管理区,1961年更为下坝生产大队,1984年1月复为下坝村,2003年6月磨河山村并入后仍为下坝村。下坝村……。 |
境内有一平坝,因此地势低,得名下坝。解放前称为二保;1953年改为二村;1958年改为二大队;1982年,改名为下坝村,设立村民委员会,该名沿用至今。下坝村……。 |
地处上、中、下三坝之下,故名下坝村。清属大宁县石门里八甲,民国年间属巫溪县第二区白鹿乡属地。1958年,设下坝大队,1984年改为下坝村,2001年下坝村与陌硒村合并,沿用下坝村名,成立下坝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下坝村……。 |
因其地处屵山坝下面的大坝,故名下坝,后成为村名。解放初建政时为六村,1958年公社化后改称六大队。1972年根据驻地更名下坝大队。1949年前为岩东乡第六保辖境。解放初仍旧。1951年民主建政分西部置为鹤潭村。划归白杨乡,现境置为六村,隶岩东乡。1954年1月,析岩东乡北部4个村置屵山乡,村随属。1956年1月,废屵山入岩东乡,村复隶。1958年公社化时,改称六大队。属岩东乡。1972年以其地处屵……。 |
下坝村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区,与广东毗邻乡镇长久以来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商贸古镇,位于武平县西南部,是下坝乡政府所在地。省道205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优越,是我县通往广东重要门户之一。我村总人口1767人,413户,有12个村民小组,分布在5个自然村。下坝村民风淳朴、山水优美、物产丰富是我乡的示范村。现有耕地面积1450亩,林地面积20600亩,全村劳动力1250人。引导全村……。 |
原村庄北边有一座土坝,村庄位于土坝下边,故名。宋时下坝村委会的洋中,刺笆行2个自然村属永福乡遵义里,下坝头,安境桥2个自然村属永福乡永福里,有兴隆境,元沿之。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遵义乡,永福乡。明属北二隅遵义里图一,和西隅永福里图一。1943年属融城镇北亭乡东田保,分5甲,1950年属第1区东田乡,1954年境内安境桥、洋中厝2个自然村析出属溪头乡,1956年属茶亭区为任边乡,1958年属城……。 |
因相对位置靠下,且居住于河坝,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两水区蒲池乡下坝村。1958年11月为两水公社下坝生产队。1961年为蒲池人民公社下坝大队。1983年改为蒲池乡下坝村村民委员会。下坝村……。 |
1983年成立,一直沿用至今。下坝村……。 |
以洪水河洪水坝柳树闸——″下截坝″而得名,简称″下坝″。1949年前属总寨乡第六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总寨区(7区)下坝乡(6乡)第一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划归″上坝乡″,建″下坝高级农业社″;1958年9月为总寨公社″下坝大队″;1961年6月划归新立的″上坝公社″,并从中析出″西茅福地″成立″茅福大队″;1965年6月将″茅福大队″撤销并入;1966年11月改称″自力公社……。 |
下坝村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三墩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902105211。 |
下坝村下坝村位于新亨镇东北部,周边与溢溪村、五房村、玉林村、西河水库相连,镇道穿越村中心地带,村、镇道路交织一起,交通方便。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3380人,737户。耕地面积400亩。山地面积6000亩。主要经济支柱是:荔枝、龙眼、竹笋、淮山。人村三分之二村民往外地经商,搞运输。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7303元。人均收入5171元。 近年来,下坝村党总支、村委会,在上级党政的正确……。 |
因地处六合坝地的南端(下端),得名“下坝”,村委会位于下坝村,故名。1949年属曲江县;1951年划入韶关市郊区办事处;1961年属环市公社。1984年划入浈江区南郊办事处六合乡;1987年2月撤销办事处置乡,为南郊乡下坝村委会,沿用至今。下坝村……。 |
因村的上方有一水坝,故名。1958称下坝大队,1983年称下坝乡,1987年称下坝管理区,1999年经东源县政府批准设立下坝村委会,沿用至今。下坝村……。 |
1951年设下坝乡,1958年设下坝大队,1983年设下坝乡,1986年设下坝村委会,1990年设下坝管理区,1999年设立下坝村委会,沿用至今。下坝村……。 |
下坝自然村,因村建在原水坝下方,故名。1934年为下坝村,属同源乡。1946年属源头乡。1952年与桥头、门楼2村并为下坝乡,属平乐县第七区。1955年属源头区。1958年改下坝大队,属源头公社。1962年改称下坝公社,并析出门楼公社,属源头区。1968年复称下坝大队,门楼公社并入,属源头公社。1969年析出山口大队。1984年改下坝村,设立下坝村民委员会,属源头镇。1987年改下坝村公所。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