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乌岩村

乌岩村

  因土肥地软,林木茂盛,山上的石头年久被树木的落叶盖上厚厚的一重叶宵,时日长久,石头因此都变成黑色,故名。明弘治二年(1489),祖先到此创村,起名乌岩村;1949年称乌岩乡;1962年称乌岩农业生产大队,属西胪公社;1982年称乌岩乡;1984年称乌岩管理区;1999年称乌岩村委会,沿用至今。乌岩村位于西胪镇西南部小北山脉,是二战时期的革命老区。现有人口3457人、628户,地域面积6.198平方……。
  明、清时属多云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二区连保集联保;1949年属大河岸区毛家洞乡;1952年属第六区(长塘坳区)平湖乡;1955年属平湖区毛家洞乡;1958年属灯塔(城关)人民公社长塘坳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区长塘坳人民公社,为第三生产大队;1975年改第三生产大队为乌岩大队,属北丰人民公社长塘坳管理区;1984年改乌岩大队为乌岩村民委员会,属城关区长塘坳乡;1985年二月城关区更名三……。
  以境内乌岩山而名乌岩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柱石乡,1949年属五区柱石乡,1950年属罗城区乌岩乡,1951年属柱石区乌岩乡。1958年属毛村公社乌岩大队,1968年与八都大队合并改名为立新大队,1972年析置毛村公社乌岩大队。1984年更名为乌岩村民委员会,驻地邹家。乌岩村……。
  后山有两块“乌”色(即黑色)的岩石,故名乌岩。民国时期属十四保;1956年称永利社;1961年称乌岩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置乌岩村委会。乌岩村……。
  据宋高宗赵构曾藏身此地岩石后,写“乌岩甲天下”五字,故名。明时形成聚落至清末,1946年9月,属慈溪县石岩乡。1949年5月后建村,1950年5月后属余姚县大隐乡。1956年建接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划归鄞县,为红色(凤岙)公社朱敏大队(管理区)接胜、狮红、五星3个耕作队。1961年为接胜、狮红、五星3个生产大队,属爱中公社。1983年6月为爱中乡接胜、狮红、许村3个村。1992年……。
  因村内有岩石呈黑色,俗称黑为乌,故名。1951年称龙门乡第3村;1956年称龙门乡第二渔业社;1961年称龙门人民公社乌岩渔业大队;1983年称龙门乡乌岩村;2001年称松门镇乌岩村至今。乌岩村为松门镇龙门管理区下辖一个渔业村,全村1006人,总户数330多户,党员数32人。是渔业大村,全村共有钢质渔船40多艘,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约200万元。我温岭市新农村建设整治达标村、示范村;美丽乡村龙门重点……。
  村近有多处乌黑岩石,故而得名乌岩。1946年,属玉岩乡。1958年,建立卫星公社玉岩大队乌岩生产队。1959年,为玉岩公社玉岩管理区乌岩生产队。1961年,改为玉岩公社乌岩大队。1984年,改称玉岩乡乌岩村。1985年,更名为玉岩镇乌岩村。2019年撤销乌岩村、吴山头村、梨步坑村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乌岩村村民委员会。玉岩镇乌岩村总户数148户,人口485人,村民小组7个,山林面积3080亩,耕地面……。
  乌岩村座落在风景秀美的玉环岛境内面临乐清湾,是一个气候宜人,环境舒适的沿海小村。村中有农户210户,人口795人。改革开放以来,村两委在上一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团结一致、务实创新,先后使村里的卫生、绿化、治安等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整治,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及各项福利事业日趋完善,全村村民享有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电话、有线电视、电脑宽带、轿车进村入户,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暑提高。先后被评为县先进集体……。
  乌岩村位于省级生态镇,省-新兴花卉乡镇——临海市小芝镇北部,全村共有2480人,总户数809户,是小芝第一大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乌岩村集市的繁华程度几乎可以和小芝镇集市媲美,带动全体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