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重庆市綦江区万东镇五里村 此地位于狮子桥至打斗垭一带5里路的尽头,故名五里村。民国时期,隶属南川县腰子乡第四、五保。1951年,定名五里村。1955年,划归重庆市南桐矿区。1956年,并入万盛乡。1958年,为万盛公社五里耕区。1962年,改为五里大队。1967年,更名五星大队。1969年,恢复原名五里大队。1983年,改大队为村,隶属万盛乡。1992年11月,撤乡建镇,隶属万东镇。2004年6月,村组建制调整,将原来的五……。 |
17、重庆市城口县龙田镇五里村 因此坡上行五华里,故名五里村。1956年建五一高级社。1958年为五一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县内重名,遂更名为五里大队。1984年更名为五里村,设立五里村村民委员会,属箭竹乡。2001年随箭竹乡合并到龙田乡,五里村属龙田乡。五里村……。 |
18、重庆市忠县官坝镇五里村 因境内有一五里坡,得名五里村。民国时为丰收乡9保,1951年以境内五里坡命名五里村,1953年划属义和乡,1956年并属丰收乡,1958年为丰收公社五里大队,1984年设立五里村村民委员会,属丰收乡。2006年撤销丰收乡,随之并入官坝镇。五里村……。 |
五里村系武夷山市新丰街道行政村,位于武夷山市市区南部,在秀丽的武夷山风景区北面崇阳溪畔,东与综合农场交界,西与樟树村交界,北连城南村,南邻武夷街道。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178人,269户,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五里村人均耕地不足0.3亩,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推广无公害优质蔬菜种植;推广无公害茶叶种植200亩、板栗每年产量60多吨、花卉盘景种植10亩、发展……。 |
五里村地处武平县城北郊,村距武平县城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光荣历史的石径岭、“南海国”遗址座落我村,五里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文化深厚,物产丰富,交通便捷,309线穿村而过。山林面积1万1千余亩,其中生态林8340余亩,耕地面积2679亩,常住人口3100余人,常住户836户,党员79……。 |
距城区约五里路程,故而得名五里村。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大柳乡第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红崖区新关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高坝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高坝公社管辖,称……。 |
因村委会驻原五里村(后五里村和南边地村合并组成五南村,原五里村成了历史地名),故名。清雍正年间为南三都十三村坊之一;清光绪年间为南三都十八村坊之一;1947年属北渭(南三)区第九保。1950年称五里乡,属吴川九区(南三区)。1953年南三划为雷东县四区,属雷东县四区(南三区)。1957年属雷东县巴东乡。1958年改称五里大队,属南三公社。1961年五里大队分为岭尾大队和五里大队,属南三区巴东公社。……。 |
1958年设五里大队;1984年改称五里乡;1988年改称五里村委会;1991年改称五里管理区;1998年改称五里村民委员会至今。五里村……。 |
清代嘉庆年间,村内建座“拥慧亭”,此亭距县城五里远,故名。新中国成立初为纪念革命烈士曾命名为铁崖村。1955至1987年先后命名为五里高级社,五里大队,五里乡,五里管理区。1999年改称五里村委会。兴宁市福兴街道办事处五里村位于福兴中部。五里村辖5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080户,人口3980人;全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70亩。五里村年平均气温为21.4℃,年降雨量约为1227.3毫……。 |
五里排,因其距荔浦县城5华里,故名。1941年称南华村、南庆村,属镇南乡。1952年4月南华、南庆2村合设华庆乡,属荔浦县第五区,11月改南华乡,属荔浦县第七区。1953年南华乡撤销,今五里村辖地划归荔浦县第七区金洋乡。1954年属荔城镇城郊乡。1958年属荔城公社城郊大队。1961年析置五里、木鱼2大队,属沙街公社。1962年与古城大队并为五里公社,属城关区。1968年改五里大队,并析出新城大队……。 |
五里村 五里村位于双坪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40亩。全村辖8个村民组共3075人。有天然林1637亩、草坡2000余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养殖业。境内铅矿、锌矿储量丰富。人口总数:3075人,农业人口:3071人,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40.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发展口号:发展经济必须招商引资。所辖村……。 |
1、自然条件:五里村座落在离210公路4公里的高山坝子之中,耕地面积1215亩,宜林果山地200亩。2、人口状况:总人口4380人,总户数540户,汉族(待识别)占60%以上。3、文化结构:高小文化2000人,初中文化120人,高中以上80人。4、收入来源: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种植、养殖等。5、基础设施现状:已通路、通水、通电、有移动电话讯号,部分村民自购卫星小天线收看电视节目。6、公共厕所和垃……。 |
五里村位于坡贡镇政府东北面,地处坡贡镇中心地带,交通比较便利,距坡贡镇政府所在地仅有2.5公里,是坡贡镇面积和人口最小的行政村,辖一个自然村寨,三个村民组,现有户数186户,总人口763人,农业人口744人,非农业人口19人,劳动力366人,主要居住有黎和汉族。五里村耕地面积620亩,其中,水田380亩,旱地240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坡贡河贯穿全村,水资源丰富,荒山荒坡比较多,在全镇……。 |
五里村,全村五个组.732户.2484人现有劳动力1312人,从业人员967人。常用耕地面积144.51公顷,其中水田87.77公顷,粮食总产量1936.64吨,其中夏粮236吨、秋粮1613吨、水果产量9吨、药材产量61吨、农业产值881万元,林业产值157万元,牧业产值260万元,渔业产值19万元,非农业产值1801万元。所辖村:中埂上组,大水井组,官仓坝组,仁中田组,柑子坪组……。 |
五里村位于县西北面,村委会距离县城2公里。北界麻万镇者棉村,东邻城西村,南接井桥村,西连羊风乡。黔桂铁路、都新高速公路穿越。全村共17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浪海、肖家园、麻供、麻江、上院、中院、栗木山、姚望、大门、小门、卢家寨、大杉、哈荣、新乡、麻双、立新、桥头。2010年3月统计,共664户,3076人。五里村主要以汉族为主,有1638人;少数民族中,布依族人口最多,共1227人;其他少数民族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