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村位于镇政府东部,距镇政府和汊河经济开发区7公里,全村面积9.2平方公里,村委会驻地为文山集镇,全村辖28个村民组。2010年末全村共有748户,3286人,劳动力2243,占61.3%。全村耕地面积5240亩,其中旱地620亩,水地4620亩,能机耕面积513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59亩,粮食总产量427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31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50元。 全村农业以生产小麦、油菜……。 |
文山村地处岔口镇西边的半山腰上,属革命老区村之一,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288户,792人,建有1个支部,共有31名0党员。农民收入主要来源蚕桑、茶叶、菊花。2005年在上级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农民积极自筹,开通了4.2公里的农村公路,实现了贫困村几代人的夙愿,而后该公路实施了硬化,从而进一步改善了交通环境。2006年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从而大大改善了该村的水、路等基础设施。经过村两……。 |
文山村位于金淘镇政府驻地南3.5公里。村委会设在打棉。有打棉、田当、路口、社灶、崎后、山旗、文殊、寨尾、东坂、大墘头、下院、格石、埔仔崎、虎仔、西姑田、茶林、吾斗、小块18个自然村。有村民365户1628人。耕地720亩。山地3266亩。文山村在元、明、清隶属十四都,民国年间为文殊保,1949年后属中心乡,因境内山多,1956年合作化时定名为文山农业社,后相继为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文山村的……。 |
因村坐落于科下村八角庵门前的山坳里,故取名“庵门前”,后有一风水师路经此地,建村落背倚山峰,前临鹅潭,民风淳朴,文气郁勃,故乡村里族长建议将村名更为“文山”,并沿用至今。清代属二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后改第三区;解放后1950年属第五区;1954年属第七区;1955年6月改为太平区科下乡;1958年5月属团结人民公社科下大队;1961年5月属太平公社文山大队;1984年10月属太平乡文山村委会;1……。 |
文山村位于前亭镇北部风柜斗岭西边,是漳浦县东北部最边远的山区,东隔风柜斗岭与龙海市港尾镇东坑村交界,最北端文山村石人头自然村北隔虎形山与龙海市浮宫镇八坑村接壤,最西端文山村官路自然村西隔赤兰溪水库与龙海市白水镇郊边村相望,南隔石过陂水库与马坪镇仙都村相望,东南邻前亭镇刘下村,全村处在丘陵地带,赤兰溪水库延伸到本村的官路自然村,距漳州50公里,距漳浦县城60公里,村道水泥路与市道港佛线相接。[经济状……。 |
明、清时代建村。境内山峦连绵,古名“连山”,又以方言谐音写为“年山”,后雅化今名。1934年属石码保,先后隶第四区(新桥)安仁联保、芦溪乡,之后并属新桥镇。1949年初期属石码村。1950-1952年后属第六(新桥)区谢畲乡;1958年称文山大队属建峰公社;1959年并属新桥公社。1961年析设灵地公社,划属之。1984年政设分开,称文山村属灵地乡。文山村位于灵地乡西南部,分上文山、下文山、大洋、……。 |
文山村俗名(蒙坑)位于新阳镇南部一公里处的一个行政村,海拔280米,介于池田、上井、下桥、登山村之中,地势平坦,东西南面群山环抱的聚宝小盆地,人多地少,有着狭长的新阳溪流从北至南穿村中心而过,大部分农户集中在河堤两岸的山脚下。文山村共有土地面积4.09平方公里,土地面积7780亩,其中耕地面积1137亩,林地面积4500亩,全村有499户,现有人口1999人,分二个自然村,十五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 |
文山村坐落于南通镇域的东北部,地处闽江、大樟溪交汇处乌龙江的下游,与省会榕城隔江相望。东与祥谦镇的肖家道村以山为界,西与陈厝村相接壤,北相邻马腾村,南抵泽洋村。辖区内有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02户,人口3603人。村党总支部下辖五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7人,2009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全村土地资源为4370亩,其中耕地面积549亩,山地面积677亩,生态林地面积1641亩,住宅用地、砖瓦厂用地和……。 |
村置半山周围多山峰,为经念先祖曾是唐朝文官,故名。宋属崇德乡平南里六十都,有文峰境。明属南上隅平南里六十都。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高山镇。1943年属高山镇六十乡保,1945年属东瀚乡。1950年属第四区陈庄乡。1958年属高山公社陈庄大队。1962年成立文山大队属东瀚公社。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属东瀚乡。1992年乡改镇,亦随之。文山村位于东瀚镇西南部,有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 |
据历史记载,在明朝1573年,朱元璋在人世时,我们的祖先从武山礼县来到这里,到这里之时荒芜人烟,漫山遍野长着沙棘,笼罩着整个山沟,黑压压的什么都看不见,唯独有一寺院,里面有四个道人,一个喇嘛,当时称他们为文人,故此院被称为“文山寺院”。后来人们将此地称之为文山。1960年为高峰人民公社管理文山生产大队。1975年划拨黑山人民公社管理文山生产大队。1987年2月更名为文山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撤乡……。 |
因村南山巅貌似笔峰,形似文字,名曰文笔山,加之这里早年读书人较多,善于学文习字,故命名为文山村。1950年属石洞区文山乡;1953年属皋兰县长川区;1955年属石洞区豆家庄乡;1958年为石洞公社文山大队;1961年属郭家坪公社;1965年属石洞公社文山大队;1983年改名为文山村民委员会至今。文山村……。 |
相传,陈氏来此定居之前,特来观察地理环境。觉得此地山青水秀,风水极佳,定可文人辈出,遂来定居。同时将村命名为“文山村”,故名。新中国成立前,属于木头塘乡;1961年由长歧大队分出成立的一个大队,以文山为大队的中心点,命名为文山大队;1983年改为文山乡;1986年改为文山农村管理区;1999年改称为文山村委会,沿用至今。文山村……。 |
原名也道,村后一小山状如毛笔,笔系文人使用,1957年故更名为文山。1958年11月公社化时为文山大队属坪块公社,因坪块公社驻县城当时更名城关公社,故文山大队又归属城关公社管辖。1983年文山大队又归属到坪块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文山大队为文山村属松江区坪块乡管辖;1992年撤并区后归为蓼皋镇管辖;2006年平块社区与文山村合并为平块社区;2009年拆分村后,设立文山村,属蓼皋街道管辖至今。文山……。 |
文山村地处花江镇东南面,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共有2200人,500户,耕地面积2332亩。人口主要由汉,苗等民族组成。--人口总数:2200人 农业人口:2200人非农业人口:/人--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发展口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所辖村:油榨房,小坟山,文山三,文山四,南瓦窑,水塘寨,杨家冲,大坪生产总值:250.0 万元……。 |
文山村为镇政府驻地中心区域,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镇政府驻地0.5千米,位于翁你河东岸,东临台拱村,南临张家村、西临西街村,北临翁茂村。村境在城关内,海拔611米,总面积4.62平方千米,主产有水稻、红苕、玉米、小麦、蔬菜、油菜。下级组织:东街,辖7个街民小组,有712户,共3235人,居住民族主要为苗族,传统节日有:鼓藏节、灯节、姐妹节、芦笙节、苗年、龙船节等。长途电话区号:0855,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