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魏姓村民来此建村,取名魏村。1949年成立魏村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三区。1952年成立魏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仍属第三区。1955年属西向中心乡。1956年成立魏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西向乡。1958年成立魏村生产大队,属西向公社。1983年成立魏村村民委员会,属西向乡。1989年属沁阳市西向镇。卫村村……。 |
传明代前此地因地势低洼,雨涝积水,挖河围村,故名卫村。明初,王姓几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村名仍称“卫村”。1950年属温县五区。1952年属温县五区。1955年属南韩村中心乡。1958年成立卫村大队,属黄庄公社。1983年改卫村村民委员会,属黄庄乡。1996年属黄庄镇。卫村村……。 |
以卫氏家族群居此地,耕作生活,故名卫村。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卫村管理区;1962年设立卫村大队;1984年7月撤消卫村大队,设立卫村村民委员会,卫村村民委员会属东张乡管辖至今。卫村村……。 |
因史得名。相传,汉绛侯周勃曾居于此。周勃官居太尉,故原名为太尉村,清代演化为尉村,后将尉演化为卫,故称卫村。1918年,属东吉必编村。新中国成立后,属东吉必行政村。1956年,属旭光高级农业合作社(常村)。1959年,属常村管理区。1961年,设卫村大队。1984年,改称村委会,属史村镇。卫村村……。 |
卫村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神山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0921203204。 |
卫村位于闫庄镇西2.5公里处,村处丘陵,资源比较贫乏,主要依靠发展种植、养殖。卫村有400余户,1400余人,耕地3800亩,其中水地1600亩。卫村人民在党支部和村委的领导下,坚持农田基本建设,植树造林,治理水流域等使生产条件大大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近几年以来,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村级服务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种植、养殖、运输、商业等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目前卫村党员和群众决心在……。 |
卫村位于嵋阳镇北,全村由阁头庄、卫村、卫村庄、令狐庄、令狐、胡家庄6个自然村组成,共6个村民小组,342户,共1600余人,耕地面积达5400亩,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土质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主导产业为果树种植业,棉花种植1600亩左右,玉米200亩左右,杂粮300亩左右等。2009年,新一届的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投资5.3万元,绿化公路5.3公里,共栽植桐树1600棵,女贞900棵,冬青3500……。 |
卫村位于栲栳镇的西南边,全村共6个居民组,360户,1505口人,耕地面积3878亩,党员人数32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近几年来,外出开饭店人数已达到相当比例,鼓励村民第二次创业已成为当务之急。村级主干道基本覆盖。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自来水到户率达到100%。村内健身器材全部备齐,篮球架也已安装,另外,我们村还组织了秧歌队,锣鼓队,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 |
卫村是2009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中条山前沿。总人口833人,其中0党员29人。土地面积1660亩,主导产业是中药材,人均收入4230元。2011年换届以来,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推进党建工作。一是完善学习制度,多种形式带领村民进步。目前,我们组建了共青团、民兵、妇联等群团组织,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使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得到了充分发挥。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专题学习会,每月每人书写学习笔记……。 |
该村由南卫村、北卫村合并而来,故新村取名为卫村。2020年合并行政村,将南卫村、北卫村两村合并,合并后的新村名称为卫村,成立卫村村民委员会。卫村村……。 |
卫村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卫村村位于沁水县樊村河乡西部,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15亩,全村13个自然庄,4个村民小组,198户,503口人,其中男280人,女223人,60岁以上老人90人。共有劳力260人,男劳力135个,女劳力125个,外出打工人员78个。卫村是一个山区纯农业村,2013年人均纯收入6637元。卫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7人,其中女党员5人。村党支部由5人组成,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