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村村委会座落在朱桥乡东北角,东临南漪湖,西与浑水村相连,南与汪南村接壤,北靠水阳江,“宣狸”公路横贯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我村现有耕地面积2845亩,山场2200亩,水面面积800亩,现有18个村民小组,村人口2973人。魏村村现有党员92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党员6名。 40岁以下的党员占全村党员人数的40%。初中、高中党员占全村25%,外出务工党员12人,主要分布在上海和本市地区,常年与村联……。 |
魏村简介魏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洪洞市迁来一魏姓居此,故名魏家村。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党员19人,村民代表21人,人口856人,占地80亩,耕地940亩,村内以农业为主,有一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30余亩。村内有小学、幼儿园各一所。村内农业设施比较齐全,4眼深机井保障了全村所有耕地的灌溉。……。 |
魏村人口1840人。其中中共党员52人、村民代表15人,人均收入1.1万元。土地面积2200余亩,其中集体土地250余亩。 ……。 |
魏姓建村。魏村位于黑城乡北部,269户,928人,28名党员,村两委干部5人,村面积3433.2亩,耕地面积1867.95亩,村主要产业有大棚种植等。……。 |
枣强县大营镇魏村,区域面积114公顷,户籍人口325户,902人,现有党员26人,两委班子6人,支柱产业以皮毛加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 |
魏村位于冀州区东南部,隶属南午村镇,全村共228户821人,有党员44名。村庄耕地面积1240亩。全村收入以 棉花、小麦、玉米 等为主。……。 |
明成化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杨姓至此定居,始名杨村。后李陈村李姓被邀来居住,因人多分为两个行政村,名杨村和孟李庄,民国初年又并为一村,名孟李庄,后又改称魏村。魏西村现有村民468户、2186人,党员36人,村两委班子现有9人。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全村共有耕地3916亩,深水井14眼。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和打工,2016年本村被确定为“威州现代农业冷链物流扶贫计划”项目村。……。 |
魏家村位于马庄镇西北片区,全村144户,600人,党员15名,耕地373.66亩,土地面积834亩,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外出务工为主。……。 |
魏村村是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30623100216。 |
魏村位于温城乡政府北4公里,区域面积1700亩,农业人口513人,流动人口180人,党员人数20人,两委班子成员4人,本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 |
魏姓始祖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明、清属荆子保、里。1914年属西二区荆紫关第二段。1948年属六区荆紫关河西乡。1954年属荆紫关区河西乡。1956年属张村中心乡河西小乡。1957年复属荆紫关区河西乡。1958年属荆紫关乡河西小乡。1959年属荆紫关公社河西大队。1961年属荆紫关区河西公社河西大队。1969年析河西大队部分,成立魏村大队,属荆紫关公社。1983年……。 |
明初,魏姓人家迁到广成泽屯垦,形成村落后,故名魏家营,后沿革为魏村。明代,为魏家营,属河南卫。清朝,为魏家村,属陶铁里。1912年,属内埠镇。1949年,设魏村乡,属内埠区。1961年,为魏村大队,属柿园公社。1963年,属陶营公社。1965年,属内埠公社。1975年,属陶营公社。1984年,更名魏村村民委员会,属陶营乡。2013年,属陶营镇。魏村村……。 |
相明初魏氏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建村,故名。乾隆年和民国《安阳县志》载有魏家村,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名魏村,至今。1949年后,魏村、洪家村、东翟村合并成立魏村。1958年成立魏村生产大队,属崔家桥公社。1984年成立魏村村民委员会,属崔家桥乡。2010年撤乡建镇,属崔家桥镇至今。魏村村……。 |
据原西南有两户人家,一户魏姓,一户王姓,称为魏王寨,清代年间,王姓搬迁居住于上王村,魏姓在此建立房屋并定居,改称魏村。1948年属江左区。1958年成立魏村生产大队,属江左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魏村村民委员会,属江左乡。2009年10月撤乡建镇,属江左镇。魏村村……。 |
魏村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南沙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481102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