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时王姓迁居坑边居住,故名。1950年初属下白石区顶头乡,1956年属半岭乡,1980年与半岭,林门头分大队,而设王坑大队,1984年改称王坑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王坑村……。 |
王坑村地处福清市西部山区与东张镇交界。全村总面积10279亩,其中:林地面积:7124亩,耕地面积:1200亩。辖:1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3户,总人口:1557人。全村现有党员42名,村民代表:35人,村两委成员7名,村级后备干部2人,2009年被福清市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12年被0福清市委授予:五星级党组织。王坑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了“农业立村、绿色旺……。 |
村前有一条坑沙横穿,原名黄坑,后衍为王坑。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驻地,镇区西南,路程2.8公里。辖王坑、半山、坑里、坑尾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397户,1873人。常住人口1813人。外来人口60人。本村籍大学文化以上32人。耕地1202亩,林地800亩。以农业为主,主要产品稻谷、蔬菜等。兼营运输、烧砖瓦、养鸭、淡水鱼等。水果产品龙眼、杨梅、荔枝等。林业有马尾松、竹……。 |
王坑村位于朱青路公路沿线,距离集镇3公里,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68户、1698人,其中,党员31人,耕地面积2248亩,山林面积1.17万亩,该村主要的农业产业为小籽花生、淡水鱼养殖、锥栗、莲子、烟叶等,2011年实现村财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8元。 今年以来,县委组织部、镇党委及挂点帮扶单位县妇联相关领导非常关心王坑村的发展,多次到王坑村实地调研找问题、查原因、解决实际困难……。 |
王坑村位于下渠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面积17.52平方公里,共五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7户,486人,党员23名。全村土地总面积26274亩,其中林地24861亩,耕地1413亩。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060元。 近年来,王坑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双”工程,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深化争先创优活动……。 |
因原有一坑沟,王氏族人沿坑旁建居,故名。始建于清朝时期;1958年成立蓼沿公社杏林大队;1979年由杏林大队析出,成立王坑大队;1984年改为王坑村委会,属连江县蓼沿乡。王坑村位于蓼沿乡东南部,全村195户,760人,辖有5个自然村(东坂、后岩、王坑、尖山、新楼),其中尖山自然村(35户,130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670亩,其中水田500亩,旱田170亩。……。 |
据传村中居民多以王姓为主,并居住在低洼地带,故称王坑。1960年建大队时称下柏社大队,别名王坑大队,隶属于盐镇人民公社。1983年5月机构改革,名称变更为王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于盐镇乡,沿用至今。王坑村……。 |
王坑村位于大峪镇政府区域的西北部,于下冶镇大岭村相邻,北与王屋镇毗邻。全村18个自然村13个居民组248户980口人,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退耕还林地830亩。两委班子成员8名,两委交叉任职2人,党员18人。基础设施完善。投资1230万元,建设了各室齐全、功能完善的村级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游园1处,文化广场一个,极大了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西封公路穿村而过,村级硬化道路7000余米……。 |
明朝中期,山西洪桐县一部分人逃难至此,在此定居,王姓居多,故名。1961年,设王坑大队,隶属大屯公社。1983年,设立王坑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大屯乡。1985年,乡镇合并,隶属大屯镇。2014年,撤镇设街道,隶属于大屯街道。王坑村:位于大屯街道以北5公里处。……。 |
王为王家井,塘为塘坑,直接取两地名首尾二字,故名王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天桂乡第十一保,1949年属五区天桂乡,1950年属天桂区庙前乡,1958年为排山公社王坑大队,1968年与高阳、光明大队合并。1972年恢复王坑大队。1984年更名为王坑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塘坑。王坑村……。 |
王坑村地处对坊乡西部,距乡政府7.5公里,与对坊乡半迳村相邻,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80户1560人。2015年,我们按照“十不评、七步法”的要求,共评选出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66人,占总人口的17.05%。其中低保户19户61人,五保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63户204人。挂点帮扶单位是县农粮局,16位干部共结对帮扶52户177人,对坊乡政府驻村领导、驻村干部2人,共结对帮扶7户24人,王坑村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