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拐村位于单王乡的东北部。现有耕地面积1378亩,人口2280,13个自然村民组,土壤结构:东以沙质土,西北为低洼黄泥土,适于水稻,红麻种植。农物种植的经济作物以红麻,大瓜,油菜,花生芝麻等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主要收入以农业为主。近几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和一系列富民政策的深入,村两委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行科技种田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为了使全村人尽快致富,……。 |
村落形成大约在宋代。时有陈拐、潘拐、狄拐、刘拐、王拐之称。后据经过多次的天灾人祸,其他“拐”的人逃居在外,只剩下一个王拐,名称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王拐”。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高级社。与张辛寨同为一个联队。1965年与张辛寨同为1个生产大队,隶属梁庄公社。1984年成立王拐村民委员会,隶属梁庄乡。1998年梁庄乡撤乡设镇,称梁庄镇王拐村民委员……。 |
一、村情简介王拐村位于济源市大峪镇西部山区,毗邻黄河小浪底库区,北靠小横岭村,东西南三面环水,山清水秀,自然形成半岛。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7公里,计9.5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曾在此驻守,修建炮楼;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此渡过黄河。王拐村隶属大峪镇管辖,全村现有退耕还林地1770亩,宜林荒山10000余亩。全村现有农户135户,535人,分布4个居民组,15个自然村。村内主导产业以种植……。 |
清道光年间村民王某用拐杖大败数名匪徒,声名大振,遂得村名王拐。后生齿大增,分为前、后两个村落,以其在前,故名。1949年属胡襄区李关庙村公所。1955年属胡襄区李关庙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胡襄人民公社。1962年属李关庙生产大队。1977年从李关庙生产大队析出设前王拐生产大队,属胡襄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前王拐村民委员会,属胡襄乡。1997年乡改镇,属胡襄镇至今。王拐村:位于李关村北……。 |
解放初期为小北区王拐乡,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转为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沙街公社,为新民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三江区沙街人民公社,1975年2月撤区并社属三江公社,1976年新民大队改称王拐大队,1980年改属竹根滩公社,1981年设区建乡,属竹根滩区沙街乡,1983年王拐大队更名王拐村,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属竹根滩镇,为王拐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
相这里有一位王姓会武术,他使用的武器是拐子,此村得名王拐子。1949年为王拐村。1958年建王拐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王拐村村民委员会。王拐村:位于魏营镇东南4公里处。……。 |
王拐村是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22106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