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后面的一座尖山山形犹如舳舻(大船的船头)高耸似塔,叫做舻塔,因闽南语“舻”和“土”谐音,故名。1953年属十区土塔乡,1958年公社化,称土塔大队。1984年改为土塔村委会并沿用至今。土塔村……。 |
土清雍正年间,甘肃省狄道州(即现在的临洮县)徙民于此。该地曾建有一座高约18米的土塔,年久失修,1949年前仅存塔身,当地村民称其为“土塔”,后村以塔名,惜在文革中毁去。1949年前属和平四保。1949年后为二区四乡一行政。1955年建土塔农业社。1957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三危大队郭家堡中队土塔生产队。1961年为郭家堡大队生产队。1966年改为新建大队。1969年恢复为土塔大……。 |
据说在建村时,村的东、中及西有以往先人所修建的三座土墩,故取名土塔墩,后改为土塔村。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张义乡六、七、九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张义区沙沟乡五行政、红红沟乡……。 |
“土塔”因此地曾有土建筑的佛塔,故名。解放前属永登县天祝乡第五分保管辖,1950年为天祝区第五分乡所管辖,1952年为土塔村属旦马乡管辖,1959年属于祁连公社,2月划入肃南县管辖,8月划归天祝县,1962年撤大队设为旦马牧场,1971属武威县,1981年划归天祝,继续为旦马牧场,1985年撤区并乡后为土塔村属旦马乡管辖至今。土塔村……。 |
土塔村位于仵龙堂乡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地势平坦,系沙土质。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共940户,4007人,耕地面积400公顷。两委班子共6人,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 |
明洪武年间,先人由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立村定居。因此地原有一座由土堆成的高塔,遂取村名为土塔。1949年,设立平原省,属平原省清丰县第三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河南省清丰县第三区。1955年,属仙庄乡。1958年,为仙庄人民公社土塔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为仙庄乡土塔村民委员会。2011年,撤乡建镇,改为仙庄镇土塔村民委员会。土塔村……。 |
土塔村位于孙家庄镇北八公里处,全村505户,1316人。现有耕地2200亩,典型的纯农业村庄。生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村民外出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现已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村内有两个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阳泉市鑫康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盂县焱磊鑫石灰厂。现坐落于土塔村外围,企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土塔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民俗文化以剪纸、书法、泥雕、摄影、编织、刺绣为主。村民兴趣广泛,爱好音乐、戏曲……。 |
土塔村距场镇2.5公里,与梓潼玛瑙镇、交泰乡相邻,位于定远乡西北面,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6亩,退耕还林面积397.5亩,林地面积4212亩。全村辖7个社,共357户,1202人,外出务工604人,村党支部共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6人。全村只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发展海椒、花生、水稻制种等产业,养殖业只要以生猪、小家禽养殖为主。目前,全村有小二型水库2座,大小河埝7口,预计蓄水量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