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为童氏族群聚居的村落,居住此地的群众通过选举产出的基层自治组织。解放后叫白鸽村,1958年更名灯塔管理区,1962年更名灯塔大队,1981年地普时因重名,更名童家大队,1983年更名童家村,2004年5月盐溪、童家两村合并为童家村,村委会驻朱家祠堂,并后所辖26个村民小组调整为19个村民小组。2020年调整为13个小组。童家村……。 |
此地居民多以童姓为主,曾栽有大量的桐子树,“童”谐音“桐”,故名。1982年设立童家村属武德乡辖村,2019年区划调整,武德乡撤并至巡司镇,更名为巡司镇童家村,沿用至今。童家村……。 |
湍口镇童家村是湍口镇洪岭片最大的行政村之一,由原来的童家、西川、赤坑三个村合并而成,包括何家、张家、童家、范村、灰岭脚、庄前等十多个自然村,幅员面积达4平方公里,全村有人口1200人,耕地700亩,现有山林总面积20万亩,其中毛竹2万多亩,分布在西川、赤坑、童家将近20多个山坞里。水稻种植和竹林笋种植农副产业是村级主要经济产业, 2009年以来,先后完成100多亩低产农田改造、新建堰坝2处、立面浇……。 |
童家村位于清湖镇东北1.2公里,东靠江山港,南与清湖新集镇之交界,西依七里桥,北与路陈村交界,距城区南郊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自然资源方面,有耕地883亩,其中旱地96亩,山场933亩,其中村集体山场30亩,水塘8个,用于养殖清水鱼。文化资源方面,童家村有特色重点文物点44处,其中古屋10余所,古井13个,古池塘8个,古遗址4个,还有一座明末清初的古建筑上新厅,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全村现有……。 |
以童姓迁往此地为早,故名。童家村于2007年7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童家村、澄源村、新村村合并而成。童家:1949年称童家乡第五村,1950年称童家乡第五农会,1955年称童家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童家大队,1983年称童家村村民委员会,现称寿昌镇童家村村民委员会。澄源:1949年称童家乡第七村,1950年称第七农会,1955年称澄源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澄源大队,1983年称童家乡澄……。 |
因童显化于清康熙辛亥年(1671)从闽汀青岩童坊迁此成村,故名。明清时期属定阳乡奉政里十五都淡字庄。民国廿九至三十六年(1940-1947)属辉埠乡3保,1950年为辉埠区湖东乡童裴山村(以辖区内童家、裴家2个自然村各取1字命名)。1956年建童家高级,社属麦坞乡,1959年为圹底管理区童家生产队,1961年改为狮子口公社童家大队,1963年属湖东公社,1983年改称童家村委会,2008年划归辉埠……。 |
童家村地处庄桥街道北面,村庄总面积1.9平方公里。由童家、三黄斗童、方家堰、老漕洪、吴应、庙后童、西河7个自然村组成。东与329国道相连,西通宁慈公路。全村共有606户,总人口1213人,村内有大小企业34家,其中2家企业年工业产值达2300万元以上。村内基础设施完备,有幼儿园、超市、村医疗站、老年活动室、村落文化宫、公交车站等,各项设施条件都达到了上级标准要求。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现……。 |
以驻地童家得名。该地名可上溯至解放初期。2008年4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时,由东华街道申报,经龙游县人民政府批准予以重新命名。1948年为童家村,属七都乡,1958年为童家生产队,属七都大队,1961年为童家生产大队,属七都公社,1984年为童家村,属七都乡,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属湖镇镇,2007年,童家村划入东华街道所辖,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童家村历史上以童姓为主而得名,现有人口445人,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