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一景“天鹅抱蛋”命名,境内一山,形似天鹅,山下两溪沟江合处,有一大圆石,人们称其为“天鹅抱蛋”,故名。1953年,成立天鹅村,隶属双龙乡;1958年成立公社后隶属双龙公社管辖,更名为天鹅区队;1961年,更名为天鹅大队,隶属双龙公社;1984年,更名天鹅村,隶属双龙乡;1992年,乡改镇,隶属双龙镇至今。天鹅村……。 |
因境内天鹅湾而得名。此地地形似天鹅,故名。原为兴隆乡第六保;1950年取名天鹅村;1961设立天鹅大队,1964年更名双鹤大队,1984年设立天鹅村。天鹅村……。 |
天鹅村,以境内地名天鹅牡丹得名。1962年从野漆,帽盒大队各划出部分生产队建天鹅大队,以境内地名天鹅牡丹得名;1984年改为天鹅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由原天鹅村、野漆村、帽合村合并为天鹅村,沿用至今。天鹅村……。 |
天鹅村地处奉节县西南边陲,与云阳县接壤,受地理因素和自然条件影响,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非常落后,是重庆市级贫困村。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因村内大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35岁以下的仅有6名,党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在本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组织下,党员同志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身作则,寻找门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
天鹅村位于九庄镇政府所在地,辖6个村民组,行政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民族为汉族。有住户450户,总人口1420人,其中农业人口1420人,耕地面积731亩,以水稻、玉米为主要农业作物,以油菜为主要经济作物,--人口总数:1420人 农业人口:1420人非农业人口:/人--行政区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1.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发展口号:--所辖村:姜家坡生产总值:300.0 万元……。 |
天鹅村位于花溪西部,属贵筑办事处所辖村,距贵筑办事处8公里,东抵马洞村,南抵党武乡摆门村,西抵党武乡龙山村,北抵石板镇。面积7.49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全村554户,2411人,其中有苗族391人、布依族311人,我村是一个多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以上。森林覆盖率18﹪,我村耕地面积有1440亩,其中田435亩,土1005亩,有可开发荒山千余亩,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
1950年后,属纸厂河第六区公所;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洈水人民公社,设立新岗、乡南、凤凰、天鹅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杨林市区凤凰公社;1970年,新岗与乡南合并为乡南大队,凤凰大队更名为花桥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杨林市公社;1984年设区建乡,更名天鹅村,属杨林市区杨林市镇;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后,属杨林市镇;2004年,由天鹅村、新岗村、花桥沟村和石骡山林场合并为天鹅村,……。 |
辖区内有一个驰名周边的名为“天鹅抱蛋”的居民点,故将其名省去“抱蛋”二字,以“天鹅”为村名。此地名取意地形地貌的特征,意指此地有一小山包像天鹅蛋,后面的山形似天鹅环抱着鹅蛋一样。先民以天鹅名地,系因天鹅乃吉祥美丽之物,寓意该地是吉祥毓秀之地。1950年废除保甲制,设为天鹅村,隶属花坪区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花坪公社,更名为天鹅大队;1964年,更名天安大队,属花坪区;1975年,撤区併社,……。 |
天鹅村位于秭归县杨林桥镇南部,距秭归县城68公里,全村版图面积17.4平方公里,辖24个社区,645户,2012人。村设党总支1个、支部4个,党员86人,村两委干部4人,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近几年来,村党组织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围绕“发展蔬菜稳粮油,大养生猪抓收入,山区文明树新风”的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努力壮大村经济实力,工作成效明显,多次被县委、镇委……。 |
天鹅村:成立毛家山林场时,取“毛”字,想象于“天鹅之毛绒”,对新划入的居民点命名为天鹅绒村,寓意当时的村人户很少。1972年建立毛家山林场,采取以场带村的管理体制。将中坝公社三溪沟大队第五生产队和谭峪大队第四、五生产队划归林场组成天鹅绒生产大队;1979年又将中坝公社三池大队的第三、四生产大队与马料沟大队一队、下坝大队第七生产队,划归毛家山林场,组成文家生产大队。1984年分别更名为天鹅绒村村民委……。 |
该地片原住居民居住地形状如同天鹅而得名。民国时期,形成农村小集市和居民点后,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沙洋县。1955年,称新成农业合作社一分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称郭场大队,属沙洋县更新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沙洋县,属拾沙洋县。1998年,称天鹅湖村,属沙洋县。天鹅村……。 |
因有一条冲形似天鹅,名为天鹅冲,以天鹅冲命名村名。清代属梅城乡一里,民国属南河区,解放前属梅城乡,解放后属南河区叶集乡,1956年为南河建新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南河公社朝阳大队,1960年为南河公社天鹅大队,1981年5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南河公社天鹅冲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时改为天鹅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天鹅村……。 |
据此洲形如天鹅,故名。据清乾隆《江陵·县志》载,今接龙洲者为天鹅。天鹅洲,距县十五里江北岸,今淤近至路口。清末隶属江陵县北乡捕衙汛。民国至解放初期隶属梅槐一区李家埠联保和城西区龙洲乡。1956年辖李埠指导组。1957年属李埠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称天鹅大队,隶属太湖人民公社。1959年属李埠人民公社,12月属太湖港农场龙洲分场。1961年属李埠区龙洲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后属李埠公社龙洲管……。 |
柘木乡天鹅村的引港河边,有约二百平方米的草坪地,一端园一端尖,其形状神似蛋形,无论站在蛋形地的两端的哪个角度望去,他就是一枚静卧在此的天鹅蛋,上下几百年以来,没有人陪土养护,其形状依然如初,天鹅村因此得名。1951年取名钱三房村,属何桥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化时,属聂河人民公社,设立天鹅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白螺区聂河公社;1975年11月撤区并社,属白螺公社;1977年合柘木、白……。 |
来历一:据传旧时有村民看见一对金色羽毛的天鹅飞到此地鸡公山上栖息,当地称为天鹅是神物祥瑞,故得名。来历二:地形远观形似一展翅的天鹅状,故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天鹅高级社,属新铺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为天鹅大队,属十月新铺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与全胜大队合并改为新铺大队,属十月公社;1979年与新跃大队分开后,仍命名灯塔大队;1981年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