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辖区有天池山,海拔高,故得名天池村。清属大宁县通城里十六甲所辖。民国年间属巫溪县第四区尖山乡属地。1961年,设天井大队,1984年改天井村。2001年改天池村,2004年与店坪村合并,沿用天池村名,成立天池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天池村……。 |
天池村,以天池山得名。1951年1月建天池村,以天池山得名;1958年11月改天池村为天池区队时并入新岭区队;1962年从新岭大队析出天池大队;1967年改为火炬大队;1975年复名天池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天池村、新岭村合并为现天池村,将原21个村民小组合并为7个村民小组,沿用至今。天池村……。 |
此地有一天池水库,名天池水库,以此得名天池村。1950年系金刚坡乡复兴、复建、兴农、向兴、卫国5个村。1954年分别成立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合并成立机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当时“重庆市农业机械化试点单位”得名。1958年改为歌乐山人民公社机耕大队。1981年更名天池大队。1984年更名为天池村村民委员会。更名后沿用至今。天池村……。 |
因境内曾有一天池水库,故名。解放初期,经巴县调整区划后为四川省重庆市巴县白市驿区石板乡管辖,分为天池村、大厂村、新华村三个村。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天池村更名为“天池大队”,大厂村更名为“大厂大队”新华村更名为“院子大队”,当时天池大队有7个生产队,大厂大队有5个生产队,院子大队辖9个生产队。后因天池村1、2队合为天池1队;3、4队合为天池2队;5、6队的半个队合为天池3队;6队的另一半个队和……。 |
天池村是重庆市渝北区大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00112135210。 |
因境内小地名天池岗,1986年得名天池村,同时设立天池村村民委员会。取境内地名天池岗,环境优美之意,故名。1958年设立天池大队,1986年天池大队更名为天池村,同时设立天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天池村……。 |
民国时期属彭水县江口镇第11保。1950年属江口镇第11村;1953年从江口镇析置石桥乡,为该乡天池村;1953年10月彭水县石桥乡划入武隆县,仍为石桥乡天池村;1958年9月为石桥公社天池管区;1961年改称天池大队;1984年1月撤公社建石桥乡,仍辖天池村;2004年6月将原天池村长坝、新房子、红矿坝村民小组与原七五村老瓦房村民小组合并为天池村。天池村村民委员会于2004年村镇建制调整中成立,……。 |
因境内有一天池口而得名。2002年,由双桥村与中华村8个村民小组合并而成,设立天池村村民委员会。其名沿用至今。天池村……。 |
天池村位于汾河镇北部的大山深处。东、南两面与水洞村接界,西与大坪村接界,北与花栎村接界,幅员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全村三个大社,由原来的13个小社合并而存,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195人,其中党员46人, 430多户,现有耕地2237亩,林地3254亩,堰沟12千米,水库1个,堰塘6口,80%的人口存在饮水困难。产业结构呈现“一煤独大”的局面,劳务经济成果显著。村务公开监督监督委员会成员:张松传、郑达……。 |
天池村一、天池村建制情况:天池村有4个村民小组; 二、天池村人口情况:天池村总人口810人,总户数395户。其中农业人口447人,非农业人口363人。其中控制区内有2个村民小组,人口有262人,在这次转户工作中,已经签订转户协议并转户的有207人, 三、天池村耕地、林地情况:天池村耕地面积有893.15亩,林地面积5433亩。目前,天池村被征土地有253.8亩,已经流转土地223亩,林地管护权……。 |
11、重庆市城口县蓼子乡天池村 山顶上有一水池,且修有一庙子得名天池寺,村驻地于此,故名天池村。建国前属明德乡八保的三个甲。建国初为明德乡八村的部分辖地。1953年归属蓼子乡。1956年建梁坪高级社,以境内梁家坪而得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更名为梁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因县内重名,遂更名为天池大队。1984年更名为天池村,设立天池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天池村1、2组合并到骑龙村,余下的村民小组与天坪村合并为现在的天……。 |
此地相传是因有天池滩地势高平,中间凹处一池清水,当地老百姓在此长期居住,也习惯性的称其为天池,故名。1958年成立了天池人民公社,命名为天池人民公社天池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为天池乡天池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天池村……。 |
山上有水池形似眼睛,故名。1950年建政时为康县平洛区龙坝乡天池眼村。1955年组建天池眼初级社,后转为先锋高级社。1956年随龙坝乡划归武都县。1958年为隆兴公社河口管理区天池眼生产队。1961年为龙坝公社天池眼大队。1983年改建龙坝乡天池村村民委员会。天池村……。 |
唐朝时期,洋汤爷驻守阳平关,唐王爷安骆山叛乱后,下令让洋汤爷阻止其南下,建功立业,随后隐退天池,安营扎寨,故名。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临江区屯寨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桥头区屯寨乡。1955年10月合并区、乡机构后,属临江区屯寨乡。1958年12月成立桥头公社,为桥头公社天池大队。1961年公社划小,仍为屯寨公社天池大队。1983年10月屯寨公社……。 |
因境内森林茂盛、空气清新、自然风光绝佳,村庄西北山端有一低洼坑,恰似一聚宝盆,内有山泉水涌出,聚集后形成一个面积约380㎡的水池,池内水草丰美,天鹅、黄鸭、鸳鸯、野鹤等珍稀飞禽经常穿梭游荡在其间,又因该池位于高山之巅,接近天际,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幻化出异样的祥光,故当地人将此风水宝地取名为天池。天池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63年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邓艾父子率兵南下至此,因峡谷陡峭,岷江流水湍急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