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石梯村

石梯村

  一、基本情况石梯村位于镇域西北,距良乡新城 15公里,东邻小苑上村,西邻新开口村,南邻坨里村,北邻水峪村,村域面积 2142亩。全村共有 232户, 463人,其中农业人口 142户, 321人。近年来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村党支部;连续四年被评为文明村;连续三年被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二、资源、优势及工作情况石梯村地处丘陵,荒坡多,土地少,水资源贫乏。……。
  以境内有石梯子(道路)而得名。石梯村:1950年前属虎峰镇第二十一保。1951年命名石梯村,1958年为石梯管理区,1961年为石梯大队。1983年改名为石梯村。2007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原石梯村保持不变。石梯村……。
  因境内一石上修有约一里的石梯,故名。民国时为太集乡6保,1951年为6村,1953年以境内一石上修有约一里的石梯而命名石里村,1956年划属磨子乡,1958年为磨子公社石里大队,1981年更名为石梯大队,1984年为磨子乡石梯村,设立石梯村村民委员会。2002年,新田村和莉花村4、5组并入石梯村。石梯村……。
  因境内旧时一长石坝上有用岩石凿出的石梯,故而得名。原名水口,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石梯大队,1984年更名为石梯村,建立石梯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县政府撤销原原石梯村和永红村于合并设立石梯村,此名沿用至今。石梯村……。
  因此地因用条石铺设的石梯,居民在此居住,形成聚落,故名高石坎。1952年得名文明乡4村,1983年更名为石梯村,2002年将柏树村为石梯村,2006年撤文明乡时归柏梓镇管辖。石梯村……。
  因境内后山有较多岩石,形似梯形,同时旧时村中主干道也是石材磊砌的台阶,故名。清代属中和乡龙津里二十六都;1958年为梧桐公社赤锡管理区石梯生产大队;1961年为赤锡人民公社石梯生产大队;1984改为赤锡乡石梯村委会。石梯村地处距乡政府6公里,全村总户数152户,人口614人,设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335亩,其中耕地270亩,果园地755亩,林地面积331亩。 ……。
  石梯村是广西贺州市平桂区西湾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51103001203。
  石梯村是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平政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981115204。
  石梯村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0721110212。
  明初始建, 山西省洪洞县牛姓迁此立村。因居住在漳河北岸的半坡上,境内饮水、耕作需到河边、为行走方便,街柳形石阶,故得名石梯村。石梯村,隶属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合漳乡,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小王庄村隔河相望。全村242余户,803口人,耕地面积561亩。……。
  石梯村位于南赛乡西北方位,距离南赛乡政府10公里,村域面积为210公顷,其中耕地200亩,山林面积3000亩,全村共有61户214人,党员15人,“两委”班子5人。……。
  因村委会域内石梯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崆峒山“行善人”张文奇在村南通往平王宋的绝崖上修了一条石阶小道,故名石梯。清属向二里。1936年属蟒川联保。1941年属蟒川乡。1951年属四区。1958年为寄料公社石梯大队。1984年改石梯村民委员会,属寄料乡。1989年寄料乡撤乡建镇,属寄料镇。石梯村……。
  因石梯方圆皆知,故名。1946年属三官庙保。1949建村,属三官庙乡。1958年建大队,属三官庙公社。1966年属城郊区回车公社。1969年属回车公社。1983年改为石梯村民委员会,属回车乡。1998年属回车镇至今。石梯村……。
  以村位于小河北岸,有一段石崖,村民就崖拙石为梯得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石梯大队,隶属二郎公社,1984年改为石梯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二郎乡,1996年撤乡并镇,隶属古城镇,2011年撤销古城镇,并入堰口镇,隶属堰口镇,名称沿用至今。石梯村……。
  石梯村位于207国道西侧2.1公里处,现有农户38户,人口58人、劳力52人,耕地面积475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2293元。在我村没有第二产业情况下。要想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地多坡广是我村天然的资源优势,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村人的优势。今年我村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抓住村村通水泥路这一契机,积极争取资金,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把东庄至村口的水泥衔接上。(2)我村山多坡广,是发展养殖业的天然……。
更多资料
闁哄啫鎳忛悥鍫曞箹濠婂懎鍋�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