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店乡硖石村,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位于市境东部北临312国道,宁西铁路、沪汉蓉铁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村辖23个村民组,总人口1935人,耕地面积1843亩。硖石村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蔬菜,硖石3000亩西瓜基地是先生店乡的四大基地建设之一。村治安情况良好,无重大灾害,无重大安全事故,群众反映良好,村设有治保会和调委会,村级公路基本达到改善。 今天的硖石村正积极吸引外来的经济投资,金安区重点项目……。 |
因境内地名硖石宕得名。1958年,为硖石大队,属龙泉人民公社委员会;1961年属温桥人民公社委员会;1984年,为硖石村村民委员会,属温桥乡人民政府;1992年撤区并乡,属清河乡人民政府,地名沿用至今。硖石村辖35个村民组,人口3694。村内有1所完小硖石小学,1个自来水厂洁宝水厂,1家生猪养殖基地,有特色农产品冬枣。……。 |
硖石村,位于104国道西侧,现有住家578户,共2300人,耕地4490亩地,11个村民小组,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共4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财务监督组成成员3个,党员44人,村民代表33人,小学一所。目前,全村的主干道都分别铺有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交通环境较以往有很大改善,泥泞的道路变得干净整洁多了,农民们出入也方便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稳步发展中。全村村民主要以农作物种植和手工加工……。 |
南明永历年间(1646-1662年),汉人从永宁圩往春城途径硖石山道,道旁设有食宿店和典当铺,称硖石铺。1951年设立硖石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硖石村委会,沿用至今。硖石村……。 |
相传清代建村时,村民在巴江河边建硖石古庙,因有一大石立于其内而取村名为硖石村,后改为峡石,故名。清朝年间建村,原称硖石,后改为峡石。建国初期属番禺县第九区和风乡,1960年成立峡石大队,属广州市郊区;1963年与杨山、鹤岗合并为杨山大队,1976年从杨山大队分出成立知识青年创业大队;1984年称峡石乡政府;1987年设立峡石村委会,沿用至今。硖石村……。 |
位处石山硖谷而得名。因地势四面高,中间低凹,俗称硖石坞。民国时期属第五区。1949年属张茅区。1958年设硖石大队,属张茅公社。1962年属硖石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大队改称硖石村民委员会,属硖石乡管辖至今。硖石村……。 |
。村委会驻地下石居民点,因“下石”同“硖石”谐音,故得名。1950年属第三区石坑乡;1951年属第九区石坑乡;1957年属龙港区石坑乡;1958年为龙港公社石坑乡硖石大队;1959年为排市公社石坑管理区硖石大队;1961年为排市区石坑公社硖石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为排市公社硖石大队;1984年撤公社、大队,为排市区排市镇硖石村;1987年撤区建乡,为排市镇硖石村;2008年,硖石村、袁昭村、塘……。 |
硖石村是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321101243。 |
以该地有一处南、北石山相夹,形成峡谷而得名“硖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清明乡第四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积善区后埠乡称“硖石村”,1958年属福田公社称硖石大队,1969年与三田、田中两大队合并为三田大队,1980年与田中、三田大队分开,仍称硖石大队,1984年3月改制为硖石村民委员会。硖石村……。 |
1949年7月前属第五区仙治乡,1949年7月后属第五区(棠阴区)石泉乡,1956年属永兴桥乡,1958年为棠阴公社硖石大队,1961年历永兴桥公社,1964年属棠阴公社,1967年易名红卫大队,1969年复原名,1984年6月体制改革时易名硖石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硖石村……。 |
硖石村简介硖石村地处松牛线交通要道上,松牛线主干道贯村而过,村内交通便利,为硖石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硖石村共有0员25人,人口439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5%。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40%。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1925元。硖石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全村可耕地77公顷。畜牧业以养鸡、羊、牛等传统的养殖业种类占相当大比例。去年又发展芦笋产业70多亩,并鼓励……。 |
硖石村位于淳安县宋村乡。现有村民小组4个,共143户,506人,总劳动力共计329人,其中外出打工人数193人。山林面积10775亩,耕地面积164亩,水田面积121亩,旱地面积43亩。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497亩,粮食总产量383吨,茶叶面积515亩,产量8吨;蚕桑面积4亩,饲养蚕籽2张。2015年村民经济总收入达1888万元,人均收入10263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