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高升平安”寓意得名。1962年析置新义公社,辖升平、回龙、高家等9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回龙大队更名为回春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大队更名为村;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将回春、高家村并入升平村,沿用至今。升平村……。 |
升平村地处濯田集镇北部腹地,村辖区有八个自然村,东起马义凹,南接长巫村,西邻段上,北与水头同睦山场接壤,海拔350米。2013年,全村8个村民小组,526户,2290人,土地总面积19433,林地面积17161亩,耕地面积2272亩,人均纯收入6955元。这里天蓝水清,物产丰富,文化多彩。升平二月二的“保苗节”是当地很有名的地方节日,原是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一种醮事,节日的内容丰富,吸引海内……。 |
1952年3月设立乡时,政府把辖区内十个自然村统称为“升平”,“升平”寓意解放了,社会一片太平盛世。1999年4月改称村委会时仍然保留“升平”专有名称,且属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曾氏祖先于清朝同治年间从佛山高明迁入;李氏始祖于清朝同治年间从新兴迁入;罗氏始祖于清朝从庙咀村、新兴县稔村镇迁入;林氏祖先于明末清初从新兴县枫洞村迁入;谭氏始祖于清朝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入;邓氏始祖于明末清初从珠玑巷迁……。 |
升平村民委员会位于台山市海宴镇西部,东接三兴村委会,南邻海宴华侨农场,西连汶村镇,北傍桂南水库。于2004年由原来横岗、桥浦、吉浦三个村委会撤并而成,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是海宴镇人口最多,面积较大的村委会。现辖有15条自然村,12个村小组,总户数2035户,总人口7235人,耕地面积5810亩,山地面积3500亩,水产养殖面积1500亩。近年来,我村委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特色,农田设施是基本农田……。 |
清朝德宗七年(1881年)在此地附近建筑铁路,并设立一个车站,取太平、安乐、顺通的意思命名为昇平车站,升与昇谐音,因村委会驻地附近,故名。1958年,定名升平大队,1983年改称乡,1987年改称村委会,1989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称村委会,沿用至今。升平村委会位于飞来峡镇东部,距镇政府约5公里,人口1750人,耕地面积3000多亩,山林面积2500亩。升平村委以冰糖桔种植为主,2009农民……。 |
因辖区在升平范围内,故名。新中国成立前属汤塘乡。1951年改称升平乡。1958年称升平大队。1984年称升平乡。1987年称升平村民委员会。1990年称升平管理区。1995年改属村委会。2005年和三门村委会合并称升平村委会。升平村全村人口3764人,分11大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213亩,山地面积20031亩。升平村已种植沙糖桔共计597亩。截止2013年底,已有多个企业落户在升平村……。 |
升平村,位于黎埠镇西北面,地处旧107国道旁,距圩镇约4公里,人口3464人,常年外出967人,耕地面积3629亩,现设村民小组18个(分别是四新、前锋、联合、东风、中心、东方红、上车、河边、下车、前进、和平、光辉、永兴、永新、圳边、瓦潭、朝阳、红星)。升平村资源特点是:地质好,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村里已铺设水泥硬底化公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村集体较为固定的收入项目是:电站分红。村民致富渠道主要……。 |
升平村委会离321国道边5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0人,是回龙镇较偏远德村委会。升平村委会距离县城25公里,离镇府14公里,只有一条村级硬底化道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地带,升平村委会利用本地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入了南海木材深加工工厂,肥料仓库出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过多年发展探索,逐步形成山上种植柑桔、水田种植贡柑、水稻、花生、果场养猪模式。……。 |
升平村委会,位于怀城镇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是怀城镇的边远山区,管辖8个村民小组,303户,总人口1091人。耕地面积338亩,其中水田面积224亩。盛产稻谷、玉米、小麦、马芩茨、蕃薯、芋头、花生、木茨和厘竹、杉、松、新炭林。近几年来,村委会积极引导村民以经济建设中心,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经济。巩固提高厘竹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营造了速生丰产林。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大……。 |
升平村位于罗坑镇西北面,新会与台山交界处,东连芦冲村委会,南靠古兜山脉,西接台山大江镇,北依潭江河,新台高速横贯而过,水陆交通方便。辖区面积3.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98亩,现有9条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农业户口459户,人口1454人,外来人口300人。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55万元,人平均8034元,村组集体经营收入33.5万元,其中发包收入20万元。村干部5人,村民小组长7人,……。 |
梅州市平远县升平村位于热柘镇北部。升平村辖7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32户,人口1123人;全村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亩。升平村年平均气温为20℃,年降雨量约为1610mm,气候特征正常化。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金柚、李、柑、脐橙、豆角,村特色经济收入有金柚、李、柑、脐橙、豆角,上一年升平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20.91万元。近年来,升平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1.争取挂扶单位重视,支……。 |
升平村委会位于开平市塘口镇中北部,赤马线贯穿全境,并有开阳高速公路塘口段出口,交通便利,距市区仅10公里。村内耕地面积2562亩,人口1580人,旅外华侨约527人。下辖11条自然村:上讴、下讴、东村、龙兴、龙安、黄一、黄二、龙升、日升、安塘、洞厚。全村以水稻种植为主,养殖为副。辖下有升平市场,主要服务当地群众的饮食、日用品和农贸等消费。临近高速公路出口,给本地带来丰富的人流,带旺餐饮业的发展。 ……。 |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3月4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升平村委会,沿用至今。升平村……。 |
典籍有载:“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行政村1974年调整时取冀望辖区年年丰收,粮储丰足,生活安定,祥和升平之意而沿用此名,故名。黄氏始祖孟揆公于公元1575年自广东泷水县泗纶青桐村分支升平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沈氏始祖仕林公于公元1583年自广东罗定州泗纶镇路营村委迁到升平村落户。现有黄、沈、陈、李、杨等共16姓,最大姓黄,占73%。1974年7月,从泗纶分出都门公社,都门公社下设升平……。 |
此地民国以前称岩前,解放后为向往大平盛世,更名为升平,故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称附城公社升平生产大队;1961属士贵公社升平大队,1963年属乌石公社升平大队,1983年改称乌石区升平乡;1987年称升平村委会,1989年称乌石乡升平管理区,1993年称乌石镇升平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改设升平村委会,2009年乌石镇并入紫城镇,称紫城镇升平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升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