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处位于吴圩镇的北边,李姓长期聚居此处,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上李村村民委员会。1949年废除保甲制,为自然村庄;1952年为上李、曹李两农业初级合作社;1958改为上李、曹李两大队,属朱湾公社;文革期间上李大队更名晓光大队,后恢复原名;1965年随朱湾公社划属耿巷公社;次年属太阳升公社;1971复属耿巷公社;1981年上李大队更名南李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改置耿巷乡,置南李、……。 |
长乐市鹤上镇上李村位于沙京片五个村中心,共352户,1136人,东邻京林村,西靠莲花山,南邻上陈自然村,北邻湖尾村、路北村,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田地432亩,园地105亩,山地800亩。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6人,村“两委”成员6名(其中支委3名)。 该村村级综合服务场所于1987年建成,水泥砖结构,建筑总面积200平方米,使用面积130平方米,当时该工程总投资30万元,全部由村自筹。……。 |
1949年属安国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属安国公社上李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改名为上李村委会,2002年8月平凉市撤市设区,成立崆峒区安国乡上李村村委会,2015年7月更名为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上李村村民委员会。上李村……。 |
因古时姓李的人居住在河流的上游而取名。解放初归蒲窝乡。1958年归梨园大队,属百里公社。1962年设寺沟大队。以与新集公社的寺沟大队重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改为上李大队。1983年撤生产大队设上李村民委员会,属百里乡;2016年撤乡设镇,属百里镇至今。上李村……。 |
李为姓氏,上庄即山上之村庄。1958年属朱店公社共和大队,1960年大庄公社设上李大队,1983年改称上李村委会。上李村……。 |
因在一道岔里以李姓人家为主,分为上李、下李。上李人多,故用作村名。1958年设上李大队。1983年改称上李村民委员会。2010年梁老村并入上李村民委员会至今。上李村……。 |
上李村是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302112205。 |
清代末,李志文、李志贵、李志慧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在附近几个村庄之上,因有紫云山,地势较高,故名。清代属小丰保。1929年属南区。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三教堂镇。1934年属四区(堂街)。1947年属三教堂镇。1948年属三区(堂街)。1958年属堂街人民公社,置上李大队。1961年属堂街区。1965年属堂街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属堂街乡,设上李村民委员会。1989……。 |
据传此地有条河,上下游分别住有两户姓李的,后来各自发展为两个村子,本村在上游,取名上李。1948年属酒后区。1958年成立上李生产大队,属葛寨人民公社。1962年从葛寨人民公社分出,改属酒后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上李村民委员会,属酒后乡。2014年酒后乡撤乡建镇后,属酒后镇。上李村……。 |
1948年属四区陆坊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二区下坊乡,1958年成立上李和下李大队,属陆坊公社,1959年合并为上李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成立上李村民委员会,属陆坊乡,1989年改设为上李村公所,1994年复改为上李村民委员会。上李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马圩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辋塘乡辖地。1958年冬成立第十、十一大队,1962年合并为一个大队,以驻地上李家命名。1984年撤社改乡,改名为岗上积乡上李村民委员会。1996年撤乡建镇,为岗上积镇上李村民委员会,至今。上李村……。 |
上李村地处汾河南垣,东临运稷一级路,南靠闻苍线,交通十分便利,是蔡村乡的东大门。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170余户,660余口人,全村党员21名,耕地面积800余亩,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以上。全村水利条件优越,种植苹果、枣等经济作物达100余亩,养鸡、猪存栏数达1.2万余只(头),又投资300余万元新建蔬菜大棚66个。为实现开源节流,截至现在,全村实施一池三改,沼气入户工程已达124户,沼气入户率达……。 |
因驻地上李,明代,村祖由河西下李村迁于此地,建村后仍沿用下李村名。1958年公社化后为上李生产队,1961年为上李大队,1983年称上李村。上李村基本概况上李村是香溪镇的一个行政村,由上李,下李,高塘,陆村,岗泥坞,建丹等陆个自然村组成。东与马涧,南与上新方,西与后同,北与择树潭和严宅接壤。面积约2。5平方公里,人口约1480人。主要农产品:杨梅,李,桃,水稻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