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岔村是黄山东海大峡谷,距黄山南大门仅5公里,205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山石奇特,竹树茂密,河水清净翠绿,是安徽省“百家生态村”和“黄山市生态文明村”。自1986年上张村民组开发翡翠谷景区开始,山岔立足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坚定不移地走旅游兴村之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又相继建成了九龙瀑、凤凰源等五大景区,形成了以生态观光为主,度假休闲为补充的多种旅游业态,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专业村。全村13个村民组,……。 |
因本村地貌奇特,山大沟深,由东沟、火石沟组成,东南面形成两股水流,在低洼处汇成一条主流远远看去,三条河流成“丫”字状,故而得名。2006年以前,分成两个村,由南边的梁沟村和梁沟北面的山岔村组成。在2007年的撤并村组工作中合并为山岔村。山岔村……。 |
据历史记载,今康县大山岔,古称散关、七防关。因地处三岔路口,故称大山岔,俗称三岔子。此地历来是兵家南征北战之隘口,茶马古道之咽喉。东汉时期武都郡太守李翕就下令整修散关古道。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曾出入隘口七防关,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金兀术率十万骑兵入侵陇南,吴磷率清兵由七防关信道而至,与吴玠会和击败金兵。绍兴三十年(1161)年五月,李自成率起义军突破七防关南下汉中。清穆宗同治三年……。 |
早期该村被三个自然村(马鞍、刘家沟、散沟)分为三个岔口,故俗称三家岔下,后改名为山岔村。此前归属历经多次变革,1983年改设村委会属卢河乡,2018年改卢河镇沿属至今。山岔村……。 |
因此村所处的位置有多个分岔口,故而得名山岔村。清属印江茅坝图。民国中期设洋溪乡,隶属缠溪区。1950年2月仍设洋溪乡,隶属缠溪区;1951年15月设洋溪区,洋溪乡改隶洋溪区;1955年建山岔初级社,1957年建山岔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山岔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山岔村,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 |
三岔村位于小黄草坝村以西,关把山村以东,北和石桥镇香田村接界。村庄四面环山,森林覆盖面积广阔,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年降雨量147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本辖区有小学两所,村东侧有南昆铁路和110千伏特变电站,村西有220千伏变电站,交通当便,村庄具备了水、电、路“三通”。地下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地上有肥沃的田土,适宜各种种植,养殖。--人口总数:2380人 农业人口:2288……。 |
山岔村位于黄果树镇东南,紫(紫云)黄公路穿村而过。全村面积9.0平方公里,布依族为主体民族,村辖3个村民组。全村常住人口95户,399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生姜、桃李水果。村设有会议室、远程教育多媒体学习室、农村书屋、计生服务室等。 --人口总数:399人 农业人口:399人非农业人口:/人--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3.0亩--主要民族成分:布衣发展口号:--所辖村:3个村民……。 |
山岔村毗邻鼠场村,东面是鼠场村田坝村民组,西面与三甲乡相连,南面是普翁乡,北面与三甲乡裕民村紧紧相依。全村共辖上山岔、下山岔、杨柳井、大后冲、土地垭、上月亮、下月亮、钟山、上坝、碗厂、打鸡洞11个村民小组,人口共1454人,其中农业人口1326人,非农人口128人,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水族、穿青人等。全乡耕地面积1264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油菜,林地面积1064亩,大量种植有杉树,楸树,……。 |
山岔村位于崇礼区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所辖上山岔、下山岔、牛丈子3个自然村。现有在册人口219户495人,在村居住46户96人。全村总面积21299亩,其中耕地3810亩,全部为坡梁地,林地面积11000亩,退耕还林面积1833亩。全村现有低保30户38人,五保7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203人,剩余未脱贫1户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0.6%。 ……。 |
山岔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109212。 |
山岔村坐落于县城北山的三叉口,因此称山岔村。后成立山岔村村委会,故名。山岔村原由湟源县东峡乡管理,于2009年整体搬迁至湟源县丹噶尔新村,于2015年10月由湟源县城关镇统一管理,名称沿用至今。山岔村……。 |
因村子位于三条沟交汇处而得名“山岔”村。1958年成立生产队,隶属偏桥大公社山岔管区;1961年为山岔公社山岔大队;1984年改设为山岔乡山岔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归彭镇为山岔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3月撤操场村、让地庄村村民委员会并入山岔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山岔村……。 |
因村座落在西山、南山、北山的三山之间,村中在明朝就建起三个土堡,座落成三角形状,得名山岔。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9年解放后属2区,称行政村。1953年属2区(驻地高家堡)山岔堡乡,称行政村。1956年撤区划乡,同时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称山岔堡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钢铁人民公社(驻地高家堡)称生产大队。1961年复右玉县属高家堡人民公社,称山岔堡生产大队……。 |
山岔村位于原来的双钱树乡。总人口159人,版图面积5684.4亩,耕地200亩。全村7名党员,其中流动党员3名,农村“两委”在职干部共有6名。……。 |
山岔村是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3322100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