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群塘、联坪两村各取一字,故而得名。1958年为群塘、联坪、雄鹰大队。1984年改为群塘、联坪、雄鹰村。2004年村组规模调整时,群塘、联坪、雄鹰村合并重新命名为群联村。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群联村……。 |
群联村委会位于该镇南面,距镇政府0.5公里,辖下11个村民小组,人口2595人,605户,其中劳动力1430人,耕地面积1941亩,旱地137亩。2009年村委会集体收入47000元,农村人均收入只有3686元。以下是群联村委会的具体情况:一、村委会干部队伍状况群联村委会领导班子共有5人和1个计生专干,现任村委会班子基本上都能团结一致,认真贯彻镇委、镇府的方针政策,同心协力,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任务……。 |
意在共同发展,建设美好家园,故名。1949年以前为甫輋乡,1953年为甫輋村初级社,1960年改为群联村高级社,1963年改为群联大队,1966年改为群联村革命委员会,1987年改为群联村管理区,1999年6月设立为群联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群联村……。 |
一、地理位置群联村位于中山市坦洲镇的西部,地形呈梯形,东接坦洲镇联一村,南与坦洲镇新合村隔前山水道相望,西与神湾镇相邻,北接坦洲镇新前进村,2001年由原群胜、南沙、联胜、联星四个村合并而成的。二、区域划分辖区总面积20176亩,共有常住人口约11144人,共辖71个村民小组。三、经济情况群联村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为主。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959万元,农村人均收入6972元。四、社会建设……。 |
群联村位于毕节地区纳雍县张家湾镇西部。占地面积4451亩,其中有耕地2551亩退耕还林1011.96亩,2010年国家扶贫项目种植板栗880亩。下辖13个村民组(冲头组、长冲组、龙井组、坡脚组、上寨组、下寨组、大土组、岔土组、大冲组、半坡组、徐家组、左家组、杨柳组),全村生活着汉、彝 、苗、白4个民族共1491人。出产核桃、花椒、磨芋等土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群联村还是一个山区,这里山清水秀,是天……。 |
(一) 区位概况群联村位于白石岩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7.5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组,具体是:梨树坪组、牛滚凼组、那龙组、卡炸组、凉水沟组。7个自然村寨:梨树坪、牛滚凼、那龙、革早坡、卡炸、大湾、凉水沟。(二)自然资源条件群联村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征明显,全年温和湿润,地貌以山地、土坡为主,平均海拔1020米,年平均汽温15.0℃—16.0℃,降雨量130.7毫米,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4.5……。 |
群联村位于杨梅乡西南部,距乡政府约7公里。总面积1716亩,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9人,总户数329户。东与五星村毗邻,南与木城村相连,西与发耳乡接壤,北与慕尼克村相接。境内居住着汉、彝、布依等民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理想温床,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西瓜、辣椒、生姜、甘蔗、草莓、杨梅、早熟蔬菜等,已形成规模种植。境内水红铁路穿……。 |
群联村全村9个村民组349户,1071人,653个劳动力,0党员17名(预备党员1名),培养积极分子3名。其中全家外出79户,外出务工436人(县外385人,本地51人),在家劳动力217人。耕地面积600亩(田306亩,土294亩)。全村总收入293.2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12.4万元,家庭经营性收入145.7万元(种植业收入109.5、养殖业收入36.2元),财产收入2.5万元,转移性收入3……。 |
群联村是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69002105211。 |
群联村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1022100999。 |
以美好意愿而得名。由原群利村、群力村合并而成,因两村村名都有“群”字,故取名“群联”,寓意强强联合,村级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原群利村:明嘉靖年间属仁义乡;清康熙年间属惠育乡;民国时期属和平乡;1949年属京桥区;1955年为群益农业合作社,属京桥区双港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改为群利大队,属东风公社太平管理区;1959年为群利大队,属广水公社太平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为群利大队,属……。 |
“群”指群众,“联”指联合。1951年属胡墩乡;1956年分为霞光农业一社、霞光农业三社,属黎明乡;1958年属黎明管理区;1959年属黎明公社;1961年更名为群联大队;1975年属建设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更名为群联村村民委员会,属建设乡;2010年11月建设乡撤乡改街道,群联村属八吉府街道管辖至今。群联村……。 |
群联村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902107999。 |
“群联”指原大队名称,含群众联合在一起,团结、友爱之意。解放初期属唐县镇区。1954年属随县第十一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命名为群联大队,属唐镇人民公社鲁城管理区。1961年唐镇人民公社鲁城管理区改为唐镇区鲁城人民公社,属鲁城公社。1966年鲁城公社改为红旗公社,属红旗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唐镇区红旗公社改为唐镇公社鲁城管理区。1984年设区建乡、撤队改村,群联大队改为群联村,唐镇区改为唐……。 |
因美好的愿望而得名。群联,意为群众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解放初期为小北区竹市乡,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转为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由几个农业合作社组成,当时为跟时代潮流,取名群联大队。1961年恢复区镇建制,属三江区竹市公社,1975年2月撤区并社,先后属三江公社和竹根滩公社,1981年设区建乡,属竹根滩区竹根滩镇群联大队,1983年更名为群联村。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