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七里井村

七里井村

  明洪武四年(1371),刘氏一族为逃难,故迁此建村定居,因村七里外,有口枯井,故称村名为七里井。1949年属商丘县。1951年称七里井行政村,划属谷熟县马牧区。1954年谷熟县撤销并入虞城县属大侯区。1955年称七里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小侯区。1958年称七里井生产大队,属小侯区。1961年属城关区。1965属属大侯人民公社。1977年属小侯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七里井村民委员会,属小侯乡……。
  明代中期,刘姓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村。因村距县城3.5千米,村西大路旁有一口水井,故名七里井。清代属扶沟县北马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中区(城关)。1949年属扶沟县一区(城关)。1958年设七里井大队,属城关公社。1983年改为七里井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2011年属桐丘街道。七里井村……。
  明代,张姓始住建村,以村西原有水井距县城7华里得名。清属唐河保。1931年属城关区侯庄保。1950年属城郊区七里井乡。1956年属大张庄中心乡。1957年属新华高级社。1958年建谷庄大队,属毕店人民公社。1968年属城郊区大张庄人民公社。1979年从谷庄大队析出,设立七里井大队。1984年改为七里井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2021年属滨河街道至今。七里井村……。
  传七里井原村址在现村东的半里处高岗上。历史上,从内黄县城到楚旺的一条官道由此通过,人们便在路东打一水井,供行人牲畜饮用,逐渐在路旁开起客店,自东南向西北形成一条斜街。人们从东岗迁此居住,因水井距内黄县城七里,而取村名为七里井,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高级社。1958年成立七里井大队,隶属马上公社。1984年成立七里井村民委员会,隶属马上乡至今。七里井村……。
  七里井村:位于王七庙村西侧。……。
  清光绪33年(1907)曹城彭四兴建村,因村内有一口古井,且距吴城7华里,故称七里井。1921年属第二区。1941年属固县镇第四保。1947年属吴城区。1956年属吴城中心乡。1958年称七里井大队,属吴城公社。1983年撤社设乡,更名七里井村委会,属吴城乡。1994年撤乡建镇属吴城镇至今。七里井村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吴城镇,辖19个村民小组,耕地3215亩,559户,2236人,其中外出务工……。
  很早以前,大道旁有一眼水井,来往行人常在此歇息,因距县城七里,故名。1948年11月,归城关区(第一区)。1950年,归吴陈区(第二区)。1955年12月,归核桃园中心乡。1958年8月,归梨园公社吴庄大队。1959年4月,归城关公社。1973年,改归新村公社。1974年,从吴庄大队分出组建七里井大队。1983年,撤销七里井大队,选举产生七里井村民委员会,归新村乡。1996年3月,归新村镇,沿用至……。
更多资料
闂備礁鎼崯顐﹀箠韫囨稒鍋夐柛顐f礀缁犺绻濇繝鍌涘櫣闁稿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