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于明初迁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李楼,后来兄弟分居,此村居前,故名前李楼。1949年属平原省范县二区。1952年撤销平原省,属山东省范县二区。1956年属山东省范县张庄区。1958年设立张庄公社前李楼大队。1964年范县由山东省划归河南省,属河南省范县张庄区。1968年区改公社,称张庄公社前李楼大队。1983年公社建制撤销,属张庄乡。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设立张庄乡前李楼村民委员会。2020年张……。 |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氏始祖李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至山东阳谷县李堂。后因人口增多,再迁至今址。后建楼,遂名李楼。再分迁居于李楼村后。为便于区别,新村称后李楼,老村为前李楼。原属山东省寿张县马楼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三区。1952年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1958年属寿张县马楼公社前李楼大队。1964年随马楼区划归范县,隶属河南省。1968年属河南省范县马楼公社前李楼大队。1974年属范县台前……。 |
明洪武年间李国凡、李国保兄弟由山西迁民至此,分居两处,以其在前靠楼阁得名,俗称前李。1949年称前李楼村公所,属城关区。1955年称前李楼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林张中心乡。1957年称前李楼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关桥乡。1958年设前李楼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75年属城郊人民公社。1981年属邵园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前李楼村民委员会,属邵园乡。2018年属双河街道至今。前李楼村:位于……。 |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李氏三兄弟从后李楼迁此定居,建村时称前场,清道光十七年(1837),李登魁在村中建楼后,改称前李楼。1949年属第四区。1954年称前李楼行政村,属虞城县稍岗区。1956年称前李楼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稍岗乡。1958年称前李楼生产大队,属稍岗人民公社。1961年归属杨集区。1965年重属稍岗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前李楼村民委员会,属稍岗乡。2014年撤乡设镇,属稍岗……。 |
据《李氏家谱》考证:明洪武年间,曹氏居此,地滨河有桥,得名曹家桥。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李氏自柘城县胡襄集迁此建楼,更名李家楼。清乾隆元年(1736)李氏为望族,族人北迁一址建村盖楼,此村居前,因名前李楼。1928年属第七区青岗寺保。1934年属第四区青岗寺保。1946年属毛堌堆乡李楼保。1949年属毛堌堆区李楼乡。1956年建李楼高级农业合作社,属路河乡。1958年更名为李楼生产大队,属毛堌……。 |
前李楼村是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万丰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4111263。 |
前李楼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南鲁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3104211。 |
前李楼村辖前李楼1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为前李楼。位于县城南22公里,距所属镇政府驻地1公里,村内南北街3条,东西街3条,116户,360人,耕地面积560亩,主产大蒜、棉花。清朝末年,李姓由金乡城东郭七楼迁此建村,以吉祥嘉言取名李楼。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金政发[1982]2号》文件批准更名为前李楼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