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头村:位于台湖镇西北4公里处。……。 |
铺头村:距镇驻地北6华里,东隔凤凰溪与新沟相望,南和明潭接壤,西与赤凤区的浮石交界,北靠后头山方圆3.1平方公里。耕地532亩,136户,663人。全村共五姓:林、吴、邱、罗、翁五姓。林姓:分顶林、下林,顶林始祖于明嘉靖年间,由饶平石壁迁至;下林,于明弘治六年壬子(1492年)来此创居。吴姓:分顶吴、下吴。顶吴,始祖来自潭头村,于清嘉庆三年戊午(1797年)迁至;下吴,始祖于清道光三年癸未(182……。 |
铺头地处307国道以北,街关镇区西部7公里。全村人口970人,275户,其中低保3户,五保1户,村庄面积20万平方米,耕地1935亩,人均纯收入5116元,无村集体收入。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共有党员25人。……。 |
该村始建于战国,原名官铺。因村址在二十里铺村头,后即改名铺头,沿用至今。铺头村……。 |
铺头村位于宁晋县东南沿308国道约15公里处。全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852户,2557人,其中党员63名,全村耕地面积45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人均纯收入10568元。 ……。 |
铺头。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5.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2497人。耕地面积2898亩。据查宋、辽期间,有古运粮河由此通过,曾是码头,杂姓定居,买卖店铺很多,故得名铺头。……。 |
1950年为大同村,1956年为永丰、大同农业社,1958年属永兴大队,1961年分建铺头大队,以驻地命名。1984年改建为铺头村。铺头村……。 |
明清时,此村村头设有南塘铺,传递公文与民间书信,故得村名“铺头”,村委以此得名。2009年2月成立铺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甫头社区:社区办公地址位于区政府东北侧3公里处。……。 |
因境内有一自然村名铺头,且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1949年前夕属乌石乡,1949年至1956年属水陆乡,1958年属洪下公社水陆、铺头两个大队,1968年划为高丰公社铺头大队,1984年改为铺头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铺头村……。 |
位于光华镇南处。据说此地以前森林茂密,人烟稀少,有人在此设立店铺又因古代行政区划为五里设屯,十里设铺,此村地处乡宁县边沿地带,故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在历史上,铺头有“天庆号”几个大字表示店铺。并且地处豁都峪出口处,故名。合作化时期成立铺头农业社,1978年3月成立铺头生产大队,1984年7月为光华镇铺头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铺头村……。 |
因地处晋豫通商要道,沿街店铺甚多而得名铺头。1956年建立铺头大队,1984年改为铺头村村民委员会。1956年属李家鄢乡,1958年3月属铺头乡,1962年属铺头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属铺头乡,2000年12月撤乡并镇属金村镇。铺头村位于金村镇东南方向,共250户850口人,耕地面积1376亩……。 |
铺头村位于稷山县西社镇东北端,北连乡宁,东靠新绛,南依西社生态工业园区,河东最大峪口—马壁峪穿村而过,环境优美,位置独要。古时,入峪驮碳此为出口,人困马乏,村里店铺林立以供道人休息,到达此地即为走出绵延百里马壁峪的尽头,因此得名“铺头”。 全村共有四个居民组,两个自然村,第三居民组又名小河,214户,978口人,耕地面积481.7亩。党员11人。乡风淳朴,环境优美。全村以种植业为主,集体经济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