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盆窑村

盆窑村

  盆窑村:位于旧县镇以南1公里处。……。
  盆窑村位于万全镇西部丘陵区,历史上是修建右卫城烧制城砖之地,卫城建设完成后,逐步发展成烧制盆、罐、缸等生活用具的村落。全村195户490人,村两委干部5名,党员27名。村域总面积6500亩,村庄面积180亩,耕地1485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培育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色产业。村庄北部省保单位“802”观礼台,是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的见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
  盆窑村位于宣化区北门外,占地面积约5100亩,全村860户,人口2370人,常住人口1000户、3000人(其中外来人口240户、700人),村双委6人,交叉任职1人,党员82人,村民代表43人,共分为8个村民小组。农业生产以葡萄和蔬菜为主。 ……。
  盆窑村位于郭家屯镇南部,7个自然村,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为1605亩,有党员32名,共235户,838口人,林地面积为1200亩。……。
  明代,崔、高、白三氏建村,以筑窑烧盆为业,故名。明天启年间李梅自今邵园乡小李庄迁入,后崔、高、白绝嗣,仍名。1949年称盆窑村公所,属官庄区。1955年称盆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林张中心乡。1958年设盆窑生产大队,属官庄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盆窑村民委员会,属岗王乡。2011年11月乡改镇,属岗王镇至今。盆窑村:位于岗王镇东南4公里处。……。
  明嘉靖年间,程姓迁此建村,名程家寨。后因朱、梁二姓迁此,建窑烧盆,改今名。1958年8月建盆窑生产大队,属红庙公社。1961年7月属红庙区。1962年9月属红庙公社。1984年1月为改为盆窑村民委员会,改属城关乡。2015年撤销城关镇、城关乡、设立兰阳、桐乡、惠安三街道,属桐乡街道至今。盆窑村……。
  盆窑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1326304999。
  因最先迁入的弟兄四人住在土寨上,取名安定寨,后以做瓦盆为主,故改名盆窑寨。1953年偃师全县调整为八个区,属第五区。1956年开始撤区并乡,属缑氏乡。1958年为盆窑生产大队属缑氏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乡,为盆窑村村民委员会属缑氏乡。1994年乡改镇,属缑氏镇。盆窑村……。
  村位于山的西侧洼地处,此处有多孔盆窑,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属庆云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庆里。1943年属鲁山县耿集镇。1949年属鲁山县魏庄乡。1956年属鲁山县康庄中心乡。1961年更名为盆窑大队,属鲁山县董村公社。1983年更名为西盆窑村民委员会,属鲁山县董周乡。盆窑村……。
  传明初裴姓迁于此,烧盆为业,挖爻建村,为裴爻,清乾隆年间更为盆爻。1948年属汲县第三区。1955年属唐庄乡。1958年为盆爻大队,属唐庄公社。1983年为盆爻村民委员会,属唐庄乡。1994年属唐庄镇。盆窑村……。
  原是万善村北的山坡荒地。宋朝时,万善村民在此建窑烧盆和其它陶器制品,逐步定居形成村落,取名盆窑村。1949年为沁阳第二区盆窑村公所。1952年为第二区盆窑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废区后归山王庄中心乡。1956年为山王庄乡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后为山王庄人民公社盆窑庄生产大队。1983年改社为乡后为山王庄乡盆窑村民委员会。1989年为山王庄镇盆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盆窑村……。
  早年村旁有盆窑,故名。民国属南阳县。1951年属南召县南河店区。1958年称盆窑大队,属四棵树公社。1984年社改乡后,更名为盆窑村民委员会,属四棵树乡至今。盆窑村……。
  居民开设窑场,以烧盆为业而得名。1980年分设盆窑大队。1984年为盆窑村民委员会,属城郊乡。1994年乡改置镇,盆窑村民委员会属湍东镇,沿用至今。盆窑村……。
  据张氏家谱记载,本村张姓先祖张三讳海于明正德五年(1511)自广武军张(今广武镇军张村)迁此,建窑以做瓦盆为业,村因之得名“盆儿窑”,简称“盆窑”。1958年属崔庙人民公社,建盆窑大队,以大队部位于盆窑得名。1959年属崔庙区。1960年属崔庙人民公社。1961年属崔庙区。1963年属崔庙人民公社。1983年属崔庙乡,设立盆窑村民委员会。1993年属崔庙镇至今。盆窑村……。
  因村内解放初期烧制土盆小窑较多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盆窑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盆窑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盆窑村:位于百禄镇以南1公里处。……。
更多资料
闁哄啫鎳忛悥鍫曞箹濠婂懎鍋�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