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60%以上人口为潘姓,靠涡河岸边分布,正好处在一个九十度大拐弯处,村内上游为东西方向,下游为南北方向,约3千米长,故取名潘湾村。晚清时称贾家窑,1950年设潘湾小乡,1957年至1958年为潘一社、潘二社,1959年为潘湾大队,1976年至1978年潘湾大队和褚圩大队合并为潘褚大队,1978年后两大队分开,重新为潘湾大队,1981年改为潘湾村村民委员会。潘湾村……。 |
潘湾村地处杭埠镇街道以东,位于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东与龙安村,南与六丛村,西与杭南村相邻,全村共有16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庄,49户。耕地面积1625亩,农业人口1887人,共有党员41名,分为5个党小组,村民代表30名,2009年村人均收入5200元。自2007年起,党的组织建设、计划生育、水利兴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村务公开等各项工作先后受到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 |
据先祖籍四川大槐树人,姓潘,当时迁居此地,本地势三处偏高,当中较低,故命名潘家湾。1949年曾隶属成县建华山,1958年为石峡公社潘湾大队,划归西和县,1968年与川儿大队合并,1979年与川儿大队分开,1984年更名为石峡乡潘湾村,1993年为石峡镇潘湾村至今。潘湾村……。 |
据本村老人介绍,该地自建国以来,民风淳朴,时人都叫潘胜村,下设8个村民小组。2006年9月,丁家湾村莫家山社、阳山社、杜家湾社、丁家湾社并入潘湾村,沿用潘湾村村名。和平乡1949年曾属人民公社,后属和平人民公社,1983年7月和平公社改为和平乡,2006年9月,丁家湾村、潘家湾村合并为潘湾村,属和平乡潘家湾村至今。潘湾村……。 |
清初,潘姓从外地迁此,居北汝河转湾处,故称潘湾。1958年8月,由潘湾、李湾、孔湾、李堤4个自然村组建潘湾生产大队,属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金铺人民公社。1960年撤销潘湾生产大队,分设李堤、潘湾生产大队,属金铺人民公社。1961年9月,属金铺区金铺人民公社。1962年7月撤区,属金铺人民公社。1963年李堤生产大队并入潘湾生产大队,属金铺人民公社。1983年12月,设潘湾村民委员会,属……。 |
清宣统二年(1910),潘姓始居,得名潘塆。1941年属铜观乡第十三保。1948年属钟铺区。1951年属六区铜山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林塆大队。1962年属汪桥公社。1974年析林塆大队北部建杨桥大队,属汪桥公社。1982年因重名更名潘塆大队。1983年改为潘塆村民委员会,属汪桥乡。2002年属汪桥镇。潘湾村……。 |
潘湾村是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9006105999。 |
清朝末年属于襄阳东乡泥河里管辖;1908年属襄阳县第8区(双沟)管辖;1919年属朱集区管辖;1920年至1929年属襄阳县第11区管辖;1931年第5区(双沟)管辖;1934年属第9区(程河)管辖;1936年属第5区(双沟)管辖;1941年属朱集乡管辖;1948年2月属襄阳县第七区(朱集)管辖;1949年1月属襄阳县新七区(双沟)管辖;1951年8月属襄阳县朱集区管辖;1953年4月属襄阳县第9……。 |
莲花镇潘湾村位于莲花镇东麓,庐山北山公路7公里处关帝庙山脚下,可由村内“千年古驿道”徒步登山至关帝庙,距离市区5公里,属丘陵地带,拥有耕地1307亩,山林面积5000余亩。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户籍户数560余户,常住人口1480余人。潘湾村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面积达80%,芳兰河源头从村头沿着村庄穿插而过,属天然大氧吧。周边有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千年银杏树(1600余年)……。 |
1958年设立潘湾村大队,1984年改为潘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潘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