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山村地处东石沿海,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全村共有十三个姓氏,又名什姓。全村共有455户,总人口1760人,土地面积545亩,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尽力完善村中的各项基础设施,村中安装了全球眼监控系统、建立了治安巡逻队、老年协会、卫生专职队伍、村民健身活动中心、灯光球场等等,为村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的同时也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的文化生活。我村主要有木雕工艺、服装、钢材铸件、再生……。 |
以姓氏地貌得名。在镇西山地丘陵区。合作化、公社化时为潘山合作社、生产大队,1983年5月由潘山生产大队改称潘山村民委员会。2004年前属化垭乡,后属鸡峰镇。潘山村……。 |
因村庄位于山脚,通往村庄道路从山顶盘旋而下,故名。1949年前隶属于天水县金家集潘山村,1953年3月,金家集划归清水县设为新化区,潘山隶属于新化区管辖。1958年更名为潘山大队,1984年更名为潘山村民委员会至今。民国时期为保甲制,1949年初为潘山村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至1958年为潘山农业合作社,1958年至1980年为潘山生产大队,1983年至今为潘山村村民委员会。潘山村……。 |
明、清代属兴国州下迁里;民国属阳新南乡;1950年划归通山县后,属燕厦区潘山乡,称为潘山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燕厦区燕厦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燕厦人民公社燕厦管理区,改称为潘山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燕厦区燕厦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燕厦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燕厦区燕厦镇,复称潘山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燕厦乡管辖至今。潘山村……。 |
以辖区自然村潘山得名。相传,潘仁美在此建花园和假山,得名潘山。1949年为潘山村。1958年建潘山生产大队。1978年析出建小柏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潘山村。2001年潘山村与小柏村合并设立潘山村民委员会。潘山村:位于归仁镇西北5公里处。……。 |
潘山村是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刘台子满族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211481207203。 |
潘山村位于悦来镇正东面,东靠玉河村,西与鲇桂村相连,南接群桥、新彭村,北与石庙李枣村接壤。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辖区8个社,472户,共有人口1396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00亩。通村公路9.32公里,已硬化6.82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30人,2014年已脱贫9户27人,2015年已脱贫37户87人,2017年计划脱贫6户16人。……。 |
潘山村位于马屿镇第四片,老56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全村有145户,村民300余人,耕地面积400多亩,近年来,潘山村大力发展山地经济,全村种植杨梅面积200多亩,注册“潘山”牌杨梅商标,获得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称号,杨梅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马屿镇杨梅精品园建设示范基地,同时,潘山村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
潘山村坐落于季宅乡北部,海拔664米,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西北方与缙云县石笕乡朱庄村相连。两村以山界为分线,分水派流,流向潘山村面为青田界,流向朱庄村面为缙云界。潘山共有人口1400多人,现有常住人口460多人,流动人口900多人。潘山村由潘山、章寮、龙后、后村四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村民小组14个,村民代表31人,党员22人,其中流动党员12人。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6500元。潘山地处……。 |
潘山村总人口439人,户数165户,其中劳动力267人,外出劳动力174人,党员25人,水田132亩,山林面积1560亩。 农业、林业、劳务输出是潘山村的支柱产业。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业主要来源。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番薯、水果、茶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