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以潘姓人氏聚居,且小河沟在村前流经,故名。1949年初,属马河区;1953年实行乡制属云山乡;1958年更名为云山人民公社潘河大队;1984年更名为潘河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潘河村,地处云山镇北部,属贫困村,有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707亩,总人口326户1343人。全村的主导产业为苹果、花椒、马铃薯,小麦、玉米,种植苹果680亩、花椒250亩,年务工人口500,合作社3个,就业帮扶车……。 |
最早潘姓人家居住在河畔故名。1958年韩店公社设潘河大队,1962年划归试雨公社后并入杨家大队,1964年再属韩店公社,1979年分设潘河大队,1983年改称潘河村委会。潘河村……。 |
因位于潘河边,故以河取名。1958年成立潘河大队,属潘河公社。1984年改为潘河村民委员会,属潘河乡。2018年卢氏沟村并入潘河村至今。潘河村……。 |
明朝洪武年间,该地居民的先祖们分别由江西大槐树、山西大槐树等地陆续迁徙至此,择点定居,形成自然村落。明、清、民国时期均属襄阳府、宜城县;1945年,属自忠县赤金乡;1949年1月解放,属荆钟宜县雷孔区赤金乡;1956年2月合作化,名赤土坡村,属宜城县郑集区郑集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赤土坡大队,属宜城县官堰区郑集公社;1960年8月与赤土坡分开建大队,名潘河大队,属官堰区郑集公社;19……。 |
潘河村位于黄梅县东部原停前镇水码乡中心地。烟樟公路停水线贯通全村,3条纵向水泥路通组达户。全村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30亩,山林面积2120亩。全村总人口1697人,368户,分设7个村民小组。潘河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达70%。矿产以盛产石灰石和石硝是建筑和修路的最佳材料。土壤粘性带酸,水源充足,清泉从底层岩缝中一年四季源源不断,水质清澈,冬暖夏凉,除供周边人畜生活用水外,大部分用于……。 |
自2011年由潘河村和王家河沿村区其中一个字,并成立了潘河村委会,潘河村属于隰宁堡行政村,河沿,任圈原属于大湾行政村,潘儿庄任圈河沿和潘河五个组,由这组合并成潘河行政村。2011年由红寺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红政办发)【2011】58号文件,成立潘河村,并成立潘河村村委会。潘河村……。 |
潘姓立村于河畔,故名潘河村。1958年为潘河生产队,1961年改为潘河大队,1967年改为东方红大队,1970年恢复潘河大队,1984年更名为潘河村,沿用至今。潘河村……。 |
潘河村位于沁水县嘉峰镇东北部,距端润公路3公里,由下潘河、中潘河、上潘河、马凹、横岭上及踏峪庄六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23户,708口人,拥有耕地面积1454亩。村内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等为主,有驰名中外的“七须黄花菜”,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帮助,村两委干部的团结与努力,以及全体村民的支持与配合下,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村容村貌也有了较大的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