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县潘村,紧邻县委县政府,属于半农业半工业化村,在外经商轴承业户40余户,典型的城中村。党员45名,支部委员3人,村委村监会8人,有较强的凝聚力和站斗力,全村256户,1120人,共有耕地60余亩,人均收入5600元。该村党支部认真践行党的路线、方针,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对轴承业户进行正确引导,实现群众与集体的"双增收"。 ……。 |
潘村位于县城南4公里处南与成安县交界 。村有530户,1949口人;党员47名,平均年龄58岁,35岁以下7名,女党员1名。村集体“两室”建于2012年,占地1350㎡,建筑面积225㎡。村“两委”干部7名(支委5名,村委3名,交叉任职1名),平均年龄52岁,高中(中专)3人,初中以下2人。村支书田玉京(47岁,连选连任)村主任李素卫。村有生产组10个,耕地4116亩,机井84眼,变压器32台。村……。 |
明代年间,有潘姓来此地建村居住,取名潘村。1947年属洛南县三区。1949年属洛宁县六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兴华人民公社潘村大队。1984年兴华撤社设乡,为潘村村民委员会,属兴华乡。2011年兴华撤乡建镇,为潘村村民委员会,属兴华镇。潘村村……。 |
传:明朝时,潘姓兄弟二人从山西迁此,南北两处分居,住南边的叫前潘村,住北边的叫后潘村,后两村逐渐扩展,连在一起,统称今名。1947年为潘村村公所,属辉县第六区。1958年为潘村大队,属吴村公社。1983年为潘村村民委员会,属吴村乡。1994年属吴村镇。潘村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浮梁县第三区天保乡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浮梁县第二区天保乡,潘村乡。1956年属五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为天保大队潘村生产队。1959年属鹅湖公社。1965年分立天保公社潘村大队。1967年改为红星公社,1969年并入鹅湖公社为天保大队潘村生产队。1976年恢复天保公社潘村大队,1984年建乡时建立潘村村村民委员会至今。潘村村……。 |
1958年称潘村大队,期间属钟家山公社管辖;1984年称潘村村民委员会,属接渡镇管辖。潘村村……。 |
1949年前辖区隶太白乡第三保。1949年属彰睦区太白乡。1950年划属八区太白乡。1952年改属九区。1958年隶太白大队。1973年析置潘村大队。1984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改潘村大队为潘村村民委员会。潘村村……。 |
潘村是指村民委员会驻地潘村,因潘姓家族在此地建村,故称潘村。1949年前属横涌乡,1949年后属十一区横涌乡,1956年元月转为侯家岗区九新,九福、九村四个初级社,1957年属莲花山垦殖场潘村大队,1970年属五七林场,1977年属莲花山垦殖场改称潘村分场,1984年属莲花山乡称潘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潘村村……。 |
潘村简介汶上县南站镇潘村位于南站镇驻地东邻,全村人口1786人,耕地面积2300亩,辖5个生产组。现有党员37名,村“两委”班子健全。该村主要从事木材加工行业,在区镇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全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发展。……。 |
潘村村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高泽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121002223。 |
潘村,地处兴平城区西侧,与秦岭公司、陕玻纤维厂毗邻,属典型城乡结合村。东邻官庄村,西接冉庄村,北傍金城路,南隔陇海铁路与庄头镇亢家村连畔。村由(老虎庙、逼驾庄、花园村、郭家、孙家、八家庄、新小村)七个自然村组成,辖9个村民小组,750户,3325人,耕地2300亩,总面积2679亩。提起潘村老虎庙,还有一段人虎搏斗的动人故事。据旧县志载,明万历年间,这个村庄附近,住着兄弟二人。有一天,他们一块去下……。 |
1958年设立生产大队,1984年9月,改称潘村村民委员会,2020年4月20日,河村、大屯村并入潘村,村委会设在潘村,沿用至今。潘村村……。 |
潘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村“两委”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产业效益,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同时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工业、养殖业、运输业等,拓宽致富渠道,使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
[潘村村] Pancun cun 位于镇政府驻地以西2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潘村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47平方公里,耕地477亩,山地1186亩,水面85亩。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05户,1017人。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蚕桑、水果。潘姓聚居,故名潘村。……。 |
潘村江东街道潘村位于黎明水库以东,甬金高速公路以北,全村共有农户412户,有常住人口983人,外来人口2100人,共有11个村民小组,24个村民代表,村两委人员4人,共有党员28人,全村有厂家202家,现在共有更具195亩,村民依靠房租来维持生活。现在,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潘村村民生活大大改善,全村房租收入约有350万。目前,我村已完成全村的道路硬面化,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