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村地处荷城街道北部,距离高明中心城区13公里,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面积11.8平方公里,户籍数1039户,总人口4202人。全村有耕地面积3800亩,山林面积5600亩,鱼塘面积198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养植、租地等。村现有固定资产810万,村集体经济总体情况向好发展。现村两委干部及工作人员共10人(包括街道驻村副书记1人,大学生村官1人,计生专干2名)。村委会联系电话:88861304……。 |
据传,这里本是一片绿洲,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667年)立村。当初村民多由增城县西洲圳口迁来,后来也有由东向、高埗、广州黄埔、瓦窑、十字滘等地迁来。我村紧靠在东江口南岸的沙洲上,北岸有东洲、西洲和南岗,当时人们因应环境和地理条件便自然地把这里取名为南洲。 南洲村在东莞城西北20公里处,位于麻涌镇的北隅偏西与镇中心相距约3.5公里的东江口南岸。全村分东、南、西、北四坊,现有户籍人口2600多人,外来人……。 |
南洲是漓江中的一个沙洲,因交通困难,谐音得名。1952年前属灵川所辖。1952年后属桂林市郊乌石乡。1958年成立秀峰人民公社时属团结大队。1961年体制化后由上南洲、下南洲和赵家桥组建为一个大队,称南洲大队。1968年改称南洲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改南洲村,设立南洲村民委员会,属大河乡。1987年为南洲村公所。1995年复名南洲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南洲村……。 |
因在荔浦河、漓江交汇口南岸有一沙洲称南洲,故名。1934年为南洲村,属附城乡。1952年改乡,属平乐县第一区。1955年属平乐镇。1958年分为上南洲、下南洲2大队,属月城公社。1962年并为南洲公社,属月城区。1968年改南洲大队,属附城公社。1984年改南洲村,设立南洲村民委员会,属附城乡。1987年改南洲村公所,1995年复设南洲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南洲村……。 |
因该洲在居民点的最南端故命名南洲。传说明朝时期(1368-1644),此洲一夜淤成,也称“夜淤洲”。因南洲易叫上口,故沿用至今。明、清时期均为南州上,1933年,名南洲乡,属五区;1941年,名南州村,属官庄乡;1945年3月,名南州村,属自忠县官庄乡;1947年9月,名南州乡,属襄枣宜县官雅区;1948年秋解放后,名冯范乡和杨村乡,属官雅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南州村,……。 |
2000年撤场建镇合队并村更名为南洲村。2016年5月原南洲村、双华村合并仍为南洲村。南洲村……。 |
南洲村是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南洲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30221207206。 |
南洲村是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中河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703102212。 |
原南洲村因临近南洲镇而命名南洲村,2016年南洲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沿用此名。丁家城村:此古为城堡,即二郎城。原为屯驻兵将的城堡,后讹称丁家城。一说为宋时建,一说建于元朝,现遗址尚存。村依垸内驻地得名丁家城。大郎城村:九都山(原名宋田山)原有三个古城堡,呼大郎城、二郎城、三郎城。年代久远,含义难明。一说为宋朝岳飞征剿洞庭湖区农民起义领袖杨幺时大郎将、二郎将、三郎将所戍守的城堡,但宋时无此职称;另说为……。 |
意为原永兴公社,仙洲村、南圩村合并为南洲村。原永兴公社,仙洲村、南圩村合并为南洲村。2002年原南圩村民委员会、仙洲村民委员会整合而成,整合后为南洲村民委员会。大部分村民祖先属明清两代迁居此地。南洲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内良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石溪乡。1958年秋属高峰公社,次年属内良公社,为南洲大队。1984年5月属内良乡,为南洲村。南洲村……。 |
一九四九年属思顺乡;1958年为南洲、三仙大队;1958年冬合并为南洲大队;1984年按上级的统一部署建乡换届,又实行乡、村建制,本境称崇义县思顺乡,乡以下设村,成立南洲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南洲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剡溪乡第八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剡溪乡第八代表区,1984年撤销大队改称为南洲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南洲村……。 |
该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1949年前,属于洽湾区王田乡。1958年成立南洲大队。1968年合并到邱坊大队,属于洽湾公社。1971年恢复南洲大队,大队驻扎下南洲,属于东坪公社。1984年由南洲大队改名为南洲村民委员会,属东坪乡。南洲村……。 |
扬子洲镇南洲村地处扬子洲镇中段,距洪都大桥2.5公里,518公交线路途径该村;该村东靠扬子洲滕洲村,南靠庙后村、前洲村,西靠联民村,北靠林场村及赣江,赣江沿线长200米;水产养殖面积70亩,土地面积1120余亩;全村有农户352户,人口1452人,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7人,聘用干部2人,有村民代表31人,党员43人;全村经济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2009年,村级收入36万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