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时取《千字文》之“遐”字得名“遐字号”,合作化时改为民政。解放前属西外乡。解放后属西外区上外乡。1956年属外渠乡,合作化时组建幸福、民政、率训、驹成等5个初级社,后5社合并为民政高级社。1958年属西渠公社,名为民政大队。1961年分为幸福、民政2个大队,属外渠公社。1965年属西渠公社,仍称民政大队。1983年改设为民政村,属西渠乡。1985年属西渠镇民政村。民政村……。 |
因以人民政权之意命名,故名。1953年从民主乡析置民政乡。1957年并入永华乡。1958年属永华大队。1959年析置民政大队。1962年改民政公社。1969年复改民政大队。1984年改民政村公所。1994年改为民政村村民委员会。民政村……。 |
民政村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以东,东联线、外环路、内环路三条主干线及川黔铁路贯穿全村,辖区11个村民组,1个居民组,村建立党总支1个,下属4个党支部,正式党员88人,民政村辖区内耕地、林地人均面积约0.5亩。08年度,民政村人均年收入5500元。民政村辖区有公立学校1所、公立中学1所、私立小学2所,非公有制企业192家,工业主要分布在龙礼路、东联线沿线,年总产值约8000万;商业主要在建材市场与农资市……。 |
民政村是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兴仁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1225101204。 |
民政村是黑龙江牡丹江市穆棱市八面通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231085100214。 |
民政村是黑龙江鸡西市密山市富源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0382212201。 |
民政村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兴农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0231102209。 |
民政村(屯)[MinzhengCun(Tun)]位于三道岗镇约15公里,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西南方。辖民政、兴泉、钓鱼台三个自然屯,土地面积1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21亩,人口1,253人,境内有钓鱼台水库,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村民委员会设在民政屯。民政屯1950年初建,由三道岗区民主屯迁来农户立屯,故称民政屯,至今未变。全屯有耕地6,161亩,人口539人。以农为主,汉族居住。2……。 |
一、民政村基本情况民政村位于斜桥镇西北, 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常住户数:815户,人口2245人,现有工业企业30家,个体工商户89户。村内耕地面积为1626亩,现全村流转土地300余亩用于发展高效农业,主要项目有西甜瓜种植、板栗瓜种植、黄秋葵种植、苗木基地等,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6733.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377元。 二、民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情况1、民政村2012年村级集体……。 |
民政村是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新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511825106999。 |
民政村位于富顺县东南部,距童寺镇政府10公里,现有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1031户,人口3562余人,村办公地点在童寺镇民政村10组,办公室面积约240平方米。幅员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7.16亩(其中田861亩,土306.16亩),林地3600亩,水域面积300亩。有水库1座,石河堰一条,山平塘24口,村道7条30公里。 民政村“两委”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抓党建、活经济、强产业、……。 |
民政村是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小溪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781113999。 |
民政村是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113101999。 |
民政村位于观英滩镇的北部,本村地域面积7平方公里。距离县城40余公里。距成自路15公里,成渝路16公里。村办公室坐落在民政村2组。辖区有20个村民小组,共728户,全村总人口1848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680人。支部1个,党小组4个,党员59人(其中女党员13名,35岁以下的党员16名,大专以上的党员15名)、流动党员29人。有耕地面积1112亩,其中农作物(水稻、小麦等)面积800亩,经济作物(……。 |
民政为1949年命名,意为新建立的人民政权。1912-1948年属凤鸣乡辖。1949年为凤鸣区民政乡。1951年3月为凤阳区民政乡。1958年11月为民政管理区。1961年为民政公社。1969年为民政大队。1983年5月体制改革为民政乡。1988年为民政村,2000年8月村改委,为民政村民委员会。民政村……。 |
因坝内明朝初建有万寿宫、禹王宫、关帝庙而得名庙坝,后又因在解放前在此修建过衙门,主管民政,得名民政。1956年从彝良县划入盐津县属第七区;1962年起为庙坝公社;1969年起为庙坝大队;1988年起为庙坝行政村;2000年7月庙坝村公所改为民政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民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