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庙王村

庙王村

  庄内居民多姓王,庄内有庙,故名。1958年名为庙王大队,1984年为庙王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庙王村共有人口3744人,党员74名,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56203元,人均纯收入4320元。该村位于灵房公路西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优势明显,村内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2000人之多,每年能带回资金2000万元左右。……。
  明洪武十年(1377),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居龙王庙附近建村,故名。清属召临图召父里。1931年属召店镇。1941年属召店乡。1950年属邵店区刘集乡。1958年设立庙王生产大队,属邵店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称庙王村民委员会,属邵店乡。2012年属邵店镇。庙王村……。
  王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村中有庙得名。清代属灵泉保。1932年属二区灵上乡。1941年属灵泉乡。1948年属沙北县第二区。1949年属襄城县蓦岭区。1958年设庙王大队,属姜庄公社。1984年称庙王村民委员会,属姜庄乡。庙王村……。
  古时村有草房庙,王姓建村,取名草庙王,后简称。明嘉靖三年(1552)属永安乡。清嘉庆元年(1796)属宁里。1943年属民乐乡。1949年属漫流乡。1956年属辛集中心乡。1961年更名为庙王大队,属辛集公社。1983年更名为庙王村民委员会,属辛集乡。庙王村……。
  庙王村位于邓李乡政府东南部,南与水寨乡毗邻,属于非贫困村,全村共有259户1006人,辖5个村民组、1个自然村,地域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3.44亩,人均耕地1.3亩,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村三委班子健全,共有7人,党员25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组组长是郑潇,驻村第一书记是邓李乡人民政府杜向营。成立以邓李乡郑潇为责任组长的庙王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原是一个大庙旧址,明中期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王姓居民3户,依古庙定居,故名。1946年,归荥阳县须水镇十一保。1948年归荥阳县第五区。1951年归荥阳县须水镇。1953年归郑州市郊区第六区。1955年归须水中心乡。1958年成立庙王大队,归郊区西郊人民公社。1963年归须水人民公社。1983年4月,撤销庙王大队,选举产生庙王村委会,归郑州市郊区须水乡。1987年3月,归中原区须水乡。1994年3月撤……。
  庙王村位于青年镇的南部,北依胡老,西邻葛胡,南连小杨,东通商水大武。西直达商贾云集,热闹繁华的万金。庙王村有2个村民小组,近1000亩耕地,196户924人,其中党员14人,村两委干部3人,监委会3人,庙王村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农作物种植冬季小麦为主,夏季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占百分之85左右,经济作物面积100多亩。……。
  庙王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辖庙王和水牛李两个自然村,8个生产小组,2087口人,耕地2623亩。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夏播以玉米、花生、辣椒、烟叶为主。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32人,外出人员350人,贫困户8户29人。……。
  1、基本情况位于倒店乡政府所在地东,北与安陆李店镇王店水库接壤,东接操祝村,西邻张台村,南毗魏店、六李两村。地形平原丘陵,地势北高南低。据2009年统计,全村总户数472户,人口1908人,耕地面积2198亩,其中旱地56亩。下辖上九李、蛮仁李、庙王、曹李、小严、上湾李、井边李、道士李、大树程,九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2、村湾由来相传李姓是由麻城筷子街移居到此,李姓四兄弟到此发展了4个湾,即蛮……。
  清代时得名庙王村。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庙王大队,隶属官底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得名庙王村,隶属官底乡,1998年撤乡建镇更名为官底镇。庙王村……。
  1958年名为红光生产大队;1962年更名为庙王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为庙王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庙王村……。
更多资料
闁哄啫鎳忛悥鍫曞箹濠婂懎鍋�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