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庙垭而得名,境内一山垭中建有泰山庙,故名。1953年,庙垭村成立,隶属月池乡;1958年,更名为庙垭区队,并入三溪公社;1961年,更名为庙垭大队,分置月池公社,划归月池公社;1984年,更名为庙垭村,隶属月池乡;2004年,撤村并组,后山村并入庙垭村,隶属月池乡;2005年,撤销月池乡,庙垭村并入三溪乡至今。庙垭村……。 |
在该村垭口上有座庙子,故名庙垭村。2004年,通过撤区并乡并村,由原来葛城镇的金安村、龙坪村合并而更名为现在的庙垭村,设立庙垭村村民委员会。庙垭村……。 |
此地有一垭口,垭口有庙,故名。1952年设庙垭村;1958年为庙垭大队;1982年复名为庙垭村。2002年白岩村与庙垭村合并为庙垭村。2004年下观村、庙垭村合并为庙垭村。2007年豚溪口并入庙垭村。庙垭村……。 |
庙垭村,以驻地庙垭口得名。1951年1月建庙垭村,以驻地庙垭口得名;1955年将大顺村并入;1958年11月改大顺村为庙垭区队;1962年从庙垭大队析出大顺大队;1967年改为战旗大队;1975年复名庙垭大队;1984年改为庙垭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由原庙垭村、大顺村合并为庙垭村,沿用至今。庙垭村……。 |
庙垭村幅员面积13.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00 亩,林地面积 亩;海拔300米至800米,降水充沛、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800户、2760人; 2011年生产总值1048万元,人均纯收入仅3800元。村情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发展机遇众多。全市整村脱贫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脱贫致富的内动力得以增强。产业基础较好。传统种植业以脐橙和蔬菜为主,脐橙种植达……。 |
在1610年前后,由于地处两山岔口,由当地知名人士出头请四川匠工修建舞台和庙堂(关殿庙),故该村命名为庙垭豁。后根据地形及建筑物得名庙垭村。合作化时与周河社合并为双合高级社,1958年建同名大队,1980年更名庙儿垭大队,1983年,因建乡政府庙儿垭生产大队改称庙垭村民委员会。庙垭村……。 |
因该村有二郎庙遗址,故此得名庙垭村。解放初期为永宁区庙垭乡立新大队,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嘉陵乡庙垭大队,1981年改为嘉陵镇庙垭村村民委员会。庙垭村……。 |
庙垭位于邓村集镇之西,东临红桂香村,南接太平溪镇小溪口村,西与秭归县屈原镇天龙村接壤,北靠谭家垭村。村域地貌形态为半高山地区,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于90%,境内有金矿、产资源丰富,域内原修有寺庙,故名为庙垭。庙垭村委会驻地位于庙垭的中心地带,距乡政府8公里,村域面积22平方千米,现有301户,962口人,农作物耕地面积2166亩,茶叶面积2372亩,茶叶产量209吨,粮食面积1075亩,粮食产量……。 |
庙垭村是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偏远村,全县农业人口最多的村,也是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贫困村,全村面积32平方公里,境内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群众脱贫致富压力较大。人口现状: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1324户3883人,外出务工2000人,空巢老人1人,留守儿童1人,农村低保354人,五保户21人,优抚2人。村级组织:村党总支成员4人,党员116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村民代表43人。团支部、妇联……。 |
在晚清时曾分别属上保社三保寨和西乡上保社黄金寨,民国前期(1912-1927年)其区划建置仍沿旧制,1928年起全县始设区乡(10个区180个乡),1932年及后属五区(得胜)花园联保第10保,1934-1936年属五区(得胜)花园乡第10保,1937年及后属三区(保丰)花园联保第10保,1941-1943年及后属保丰区得胜乡第10保,1947年后属永胜区圣善乡第10保,1949年称庙垭村,195……。 |
庙垭村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2825102999。 |
清末,员外姜修明在此垭之上建一庙,故而得名“庙垭”。1644年至1911年属郧阳府保康县修文里所辖;民国初沿袭清朝建制;民国26年至38年属保康县黄化乡第八保所辖;1951年7月属黄化(二区)庙垭乡大垭村、獐子沟村;1956年5月属黄化区田安乡大垭村、獐子沟村;1958年9月属卫星公社(二社),1959年3月属黄化公社田安管理区大垭大队、獐子沟大队;1961年6月属黄化区田安公社大垭大队、獐子沟大……。 |
1958年设立庙垭大队,1984年改为庙垭村委会。庙垭村……。 |
1958年公社化时,以大队设庙垭,命名为庙垭大队,1967年革命为胜利大队。1973年恢复原名。1984年5月政社分设中,改为庙垭村村民委员会。庙垭村……。 |
庙垭村是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江南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381005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