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祖宗落基时,此地一块坪,只有一株梅树,故名。1949年设第四区梅坪村。1958年设大桥公社梅坪大队。1984年改为大桥镇梅坪村委会。历史沿用至今。梅坪村……。 |
梅坪村……。 |
相传早年村中坪上有一株大榕树,原取名榕坪,后改为梅坪。明、清称五都榕坪。民国时期属龙峰乡,先后设榕坪保、梅限保、梅麟保等。1950年置梅林乡梅坪村。1957年设梅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设梅坪大队属坂东公社,次年改属塔庄公社。1984年7月改称梅坪村委会属塔庄乡人民政府。1993年撤乡建镇后,属塔庄镇人民政府。梅坪村……。 |
梅坪村位于三江口镇西部,东接红落万村和安沙村,西与云南罗平县隔河相望,村委会所在地为坪寨组,该村占地面积约14.38平方公里。共辖团树、湾子、岩脚、梅坪、上空、中空、下空、坪寨、中寨、高寨、三江口等11个村民小组共513户2469人。全村耕地面积400亩,林地面积820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经济林等,以松树、杉树、桉树为主,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获得收入。--人口总数:2469人 农……。 |
早年有人家在此一大片平地上种植有梅树,后形成梅树林,花开季节,煞是好看,后有居民陆续搬迁来此,在梅林旁建房居住,逐渐形成村庄,故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南乡;民国时期属第三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竹瓦一社、二社,属竹瓦区竹瓦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竹瓦一大队、二大队,属汪岗公社;1959属竹瓦区竹瓦公社;1970年两大队合并为卫星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竹瓦公社;1981年以驻地竹瓦……。 |
梅坪村位于清干河畔,紧邻沙镇溪镇政府,距县城110公里。村委会驻地鸡公岭,因梅氏家族聚居此地而得名“梅坪”。梅坪村东邻本镇三星店村,西接梅家河乡下里坪村,南依本镇长春村、倒座铺村,北至清干河岸,版图面积8.06平方公里。辖8个小组,458户,1664人,其中中-员70名。耕地面积86.6公顷,水域面积83.06公顷,林地面积446.65公顷,森林覆盖率55.32%。全村年产柑橘150万公斤,农业收……。 |
梅坪村与湖南省桑植县龙潭坪镇交界,距走马集镇45公里,国土面积1700公顷。辖11个村民小组,居民438户,人口1648人,劳力926人。耕地2119.92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其中水田465亩,旱地1654.92亩,现有茶园385亩,林地面积15890亩。村“两委”7人,党员43人,男性党员37人,女党员8人,流动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梅坪村的产业以粮食种植、烟叶生产为主,辅以家禽养……。 |
梅坪村村民委员会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前属荆州松滋地;此后属长乐县义正乡;民国三年(1914年)属五峰县益智乡杨桥山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第四区梅坪村;1955年属仁和坪区梅坪乡梅坪村;1958年属仁和坪人民公社梅坪管理区共同大队;1984年成立梅坪村村民委员会,属仁和坪区梅坪乡梅坪村;1987年属仁和坪镇梅坪村。梅坪村。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63户93……。 |
梅坪村位于镇西部,东接椴树垭,南邻滩淤河村,西与黄粮镇、榛子乡接壤,北连茅草坪村。2001年12月由原梅坪与奇寺村合为一村,村委会驻桃园,原5 小组,2006年因搬迁并为4个小组。国土面积为43722.7亩,即29.15平方公里,林业用地40451.6亩,退耕还林1168.1亩,常用耕地面积1260亩,全为旱地。村有铅锌矿、低品位磷矿资源;县道两树公路穿过村内,过境10公里。 村两委班子成员:书记……。 |
梅坪村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梅坪村位于新安江街道城区西南方向,区域面积为5.58平方公里,辖源口、里阳和后邵畈三个自然村,有360户农户,13个村民小组,现有在册农户361户、1247人,距城区4公里路程,交通便捷,环境宜人,民风淳朴。近年来,梅坪村村两委积极响应建德市“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精神,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道亮化、卫生洁化和污水净化的要求,总投资521万元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