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街道地处金寨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总人口数3563人、968户、辖19个居民组(2011年3月将原街道非农户口1700余人并入我街道,划5个居民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省道顾梅路、县道白石路穿村而过。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建设加快发展,并已初具雏形。光慈大道已建成,新大街建设进度接近尾声,位于新街楼口的商业小区—东城之星改变了我乡……。 |
马窑村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梁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502110208。 |
因以马姓人氏聚居,且早年间居民居住窑洞,故名。1952年6月属礼辛区永兴乡;1962年属永兴人民公社马窑大队;1984年更名为大石乡马窑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乡改镇属大石镇马窑村民委员会至今。马窑村……。 |
人口分散居住占了半片山,所以曾用名是阳半片。又因马家人口最多,故而命名马窑村。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属姜席乡,2003年撤乡改镇属姜席镇至今。马窑村……。 |
马窑村是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棉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525202209。 |
因以马姓人氏聚居,且早年间居民居住窑洞,故名。1958年为赵家窑人民公社赵家窑大队;1970年赵家窑大队划分出马家窑湾大队;1984年改置乡,为谢家湾乡马家窑湾村民委员会至今。马窑村……。 |
马窑村是广西百色市隆林县介廷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031215207。 |
明永乐年间因有马氏居住,多住窑洞,故名。明属寺庄保。清属金店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县设八个区属第二区。1936年前后,县划为三个区署,属第二区。1948年登封县解放后,县划为八个区,属第二区。1958年,为大金店人民公社马窑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属第五区。1962年撤区恢复公社,为大金店人民公社马窑大队。1977年,为送表人民公社马窑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为送表乡马窑村村民委员会。……。 |
传朱元璋经此地时,曾住了一夜,因当时房屋少,便把马拴在窑内,因此得名马窑。1926年属履中里。1936年划归双槐树乡。1942年归横涧镇。1949年归六区。1954年属“中阿友好农庄”。1958年建马窑大队属“中阿友好人民公社”。1975年析出归营子公社。1982年并属横涧公社。1984年改横涧公社为横涧乡,大队改称马窑村民委员会。2020年12月该乡邻村韩家山村并入马窑村,属横涧乡至今。马窑村……。 |
清乾隆年间,马姓由马庄迁此地窑中居住,故名。1949年属第一区。1954年属一区富兰乡。1955年为马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富村乡。1957年为逯太高级农业合作社,属田丈中心乡。1958年为马窑大队,属槐树公社。1973年属东小仇公社。1983年设立马窑村民委员会,属东小仇乡。马窑村……。 |
据马姓家谱记载:马姓祖先叫马志义,明初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在该沟打窑洞居住,故取名马窑。清属存入里。1936年属安庄联保。1941年属正义乡。1951年属十一区。1958年置马窑大队,马窑和白马石沟同为马窑大队,属尚庄公社。1960年分开,仍为马窑大队。1984年改马窑村民委员会,属尚庄乡。2011年撤尚庄乡,设米庙镇,属米庙镇。2017年从米庙镇析出,划入紫云路街道。马窑村……。 |
最早有姓马的人在此居住,并且住在自己打的窑洞中,故名马窑。1960年为马窑大队,属丰李公社。1983年公社改革,为马窑村民委员会,属丰李乡。1996年撤乡建镇,属丰李镇。2010年丰李镇划入洛龙区,将属丰李镇马窑村民委员会划入锦屏镇。马窑村……。 |
马窑村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324103211。 |
明成化二年(1466)属花栗总。清朝属花栗总。民国时期属花栗乡。1954年2月草埠湖农场成立一、二、三作业站,为第二作业站。1955年3月组建五个作业队,为第五队。1956年10月成立三个分场,为二分场。1957年11月恢复五个作业队,为第四队。1958年10月为二分场。1961年4月农场组建五、六分场,原二分场改为一分场,属一分场。1995年8月为管理区一分场。2003年2月,垦殖场并入马窑队,……。 |
西陌镇马夭村位于芮城县西陌镇西北方向,北靠中条山,南与板桥村相连,东沿山公路从村中穿过,乡风文明,民情淳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全村由董家庄、东马夭、西马夭、五柳庄、小岔沟、南坡、葫芦坡、东果、石湖夭南队、石湖夭北队、龙头、卜吉掌、太口等1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分8个居民小组,5个党小组,51名党员,农业户数654户,农业人口2115人。耕地面积6257亩,人均产粮1200多斤,人均年收入约为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