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坑村位于闽江北岸、白沙镇西部,距镇政府2公里,115县道穿镇而过,面江靠山,因村后的大山形似一匹骏马,而本村恰好地处低坑处,故取名“马坑”。全村共有人口1688人,山地面积8230亩,耕地面积1260亩,沙地面积2000多亩,马坑村充分利用地理、土壤及气候条件优势,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以及橄榄、脐橙、草莓、蔬菜等种植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先后获得 “省级卫生村”、“县文明村”、“县优秀党支部”……。 |
因古时当地附近有养马,常有马匹在这个地势稍低的地段奔跑,故名。马坑村1913年属建瓯县禾义里小湖乡。1940年属水吉县。1944年属小湖区。1956年属建阳县。均称马坑乡。1958年属小湖公社,为马坑大队。1984年改为马坑村村民委员会,且该名称一直沿用至今。马坑村位于小湖镇东南方向2.5公里,辖3个自然村,有12个村民小组,430户,其中农业人口1542人,895个农业劳动力,全村耕地面积254……。 |
据说几百年前马姓人开基,故名。原是马坑大队,1984年改为马坑村民委员会。马坑村全村共有239户,全村总人口数1091人,总耕地面积789亩,其中水田695亩,林地面积9600,亩。村两委干部6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6349元。……。 |
马坑村位于曹溪镇西南部,在漳龙高速公路、国道319线旁,距市区14公里,是革命基点村。全村88户,总人口249人,外来人口有200人。现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全村总面积2.0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森林面积1.85万亩。资源十分丰富,蕴含有铁矿、石灰石、黄土等多种资源,是一个大有潜力的可挖之地。马坑村充分发挥资源、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极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2003年……。 |
马坑村,位于绥安镇西部,处县城西郊。东邻绥西社区,西与石榴镇梅北村及石古农场接界,南邻绥南社区大陂社,北邻和埔场及寨窑村。源自马坑上(海拔136米)的马坑溪流经本村境,经梅东九堀山下汇入鹿溪。源自长桥溪内和中西林场岩前溪流经棕口,高罗山。从“梧桐隙”汇入鹿溪。国道324线公路从西庙社边经过。省道牛旧线经马坑、棕口、下学、乌潭埔穿过,厦深铁路从和埔场往南经本村境内。本村有耕地面积2428亩,其中水田……。 |
马坑村位于官陂镇政府驻地北部,直距7.3公里。地处山区,东、北两面与平和县大溪镇交界,西与秀篆镇相接,南通凤狮村凤山楼。站在龙伞岽远眺,山高坑多,状如一匹骏马,故称马坑。包括楼子、四角楼、芥子头、崇福楼、高屋、下科、赤树坑、龙坑、上文岗、矮门背、栗竹头、矮屋科、龙伞岽、怪塘、东坑、矿空口、广福洋、割埔、枫树岗、际下、长岗等21自然村、1个废村。全村土地面积3.1万亩,山地面积2.3万亩,水田面积6……。 |
马坑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华安县的中西部,海拔750米,这里偏山傍水,山青水秀,加上高海拔,是夏天避暑胜地。东距县城62公里,西与邻村交界8公里,南邻高安镇13公里,距漳州市96公里,北与漳平市永福镇接壤,距龙岩市65公里。良马水泥路全线通车,为马坑村与处界的全面交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和方便。村落土地面积3.55万多亩,其中山林面积3.1万多亩,耕地面积0.2756万亩,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
1951年称马坑乡,1958年设马坑大队,1983年马坑乡,1986年设马坑村委会,1990年称马坑管理区,1999年设马坑村委会,沿用至今。马坑村……。 |
马坑原叫华坑,据传有一菩萨自远方飞落此地,人们认为是福神降临,造庙纪念为“华坑庙”,华坑因此得名,后人口谐音马坑。1962年为马贵人民公社化时,命名为马坑大队,1983年改为周坑管理区,1983年改为马坑乡,1986年改为马坑农村管理区,1999年后改为马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马坑村……。 |
马坑村位于揭东县白塔镇西部,与揭西县交界,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全村1568人,310户。耕地面积含旱园近800亩,是一个纯农行政村。近年来,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帮扶学位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村党员群众及外出乡亲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解一定的成绩。基本完成了村道镇级水泥路面及学校桥梁、村容村貌整改导基础设施建设。三高农业发展初见成效,种养业发展规模逐步形成。全村的社会发展稳步推进。但……。 |
马坑村是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大吉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60729101203。 |
马坑村是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武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5104230。 |
马坑村,也叫上村,距离镇政府2公里,是东坑镇比较大的村庄之一,原东坑区的四个乡镇的东坑中学就座落在该村,是个畲汉混居的村,畲族309人占54%。该村有许多个以坑命名的自然村有叫前坑、后坑、基隆坑等。全村有农户147户,人口570人,土地面积11204亩,其中耕地317亩,林地10887亩,森林覆盖率80%,劳动力331人,外出劳动力95人,2007年人均收入334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