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畈村村情简介马畈村地处太北公路东侧,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呈盆地形农田大部分集中在盆地的府部,山地分布在盆地的四周,全村23个组,1946人,农户从部分趸售地盆地的府部。村内有山牛林场,围有山场2外(由村代管);有益房林、胡屋后、北祖岭3处村级茶园,水田面积700多亩,山场面积3000多亩。……。 |
马畈村位于岳西县石关乡西部,总面积9.4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316户1140人;耕地面积2280亩,其中水田1248亩,旱地1032亩;山场面积11000亩。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893米,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平均无霜期190天。曾经是石关最穷的地方。1985年,试种高山蔬菜13.2亩,喜获丰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村两委因势利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 |
因村委会位于马畈,三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平畈(即平地),清代马姓家族居此称马家店,亦称马家畈。清末民初易氏家族兴起,更名易马畈,故有“易马畈”之称,1958年简称今名。1949年1月属光山县马畈区。1949年7月属第五区五岳(马畈)区。1955年属马畈区。1958年属马畈乡。1958年8月建马畈生产大队,属马畈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属新弦人民公社南向店区。1959年属马畈人民公社。1961年属马……。 |
来历一:早年此地有大片的草地,百姓的马群都是在这里放养,当地居民称此地“马草畈”,后简称为“马畈”。来历二:据传早年此地是当地一富户放养马匹之地,专门雇佣长工帮忙放马,后随着人口的发展,形成了村庄。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新华高级社,属兰溪区河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新华大队,属十月区三台公社;1976年撤区并社后与革新大队合并,并定名为马畈大队……。 |
马畈村位于新洲区东北部丘陵岗地,是三店街道东大门,柳明公路贯穿马畈村,东邻京九铁路,大广高速,交通方便。人口现状: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189户780人,外出务工210人,空巢老人5人,留守儿童12人,建卡贫困户45户103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0户98人,五保户5人。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30人,其中入党积极份子2人,60岁以上老党员3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4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 |
大陈镇马畈村庄坐落在大陈镇政府东北方约1公里,本村户籍人口774任,外来务工人员约300人,总面积2平方公里,本村在上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村貌民风得到了大力改善,现村内实行了道路硬面化、路灯亮化、卫生清洁化,村二委根据村民的要求和本村的地形,进行了村前屋后的绿化工程,配装了健身器材、灯光球场,兴建了村办公大楼,安装了自来水工程,增加了文化娱乐场所,成了村篮球队、腰鼓队、老年协会等民间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