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马堡村

马堡村

  清朝同治年间有一马姓村民在此修有一座堡子(四面用土墙围住,中间建房住人),故名。1949年8月属三区(屯字区),1956年称马堡农业社,1958年称马堡生产大队,属屯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称马堡村,成立马堡村村民委员会,属屯字乡人民政府管辖,1985年7月屯字乡撤乡改镇,属屯字镇人民政府管辖至今。马堡村……。
  因以马姓人氏聚居,且村旁有座堡子,故名。1949年前属秦安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马堡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为马堡村村民委员会至今。马堡村……。
  相传在宋代,该村为水陆军牧马场关马之所,名曰:马棚,后明永乐年间,有古北口小兴州移民于此,改名:马堡。马堡村现有人口1960人、700户,分为17个村民小组(或小队),共有耕地1300亩,苇地800亩,水面2000亩,主要产业有:种植业、芦苇。村集体收入12万元/年,集体收入来源为:土地承包费、房屋出租。……。
  马堡村是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河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30402102221。
  马堡地处文斗西北边陲,距文斗集镇10余公里,东与朝阳接界;南与龙口村接界;西与重庆交界;北与中原村交界,地位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共320户,1222人,全村有共产党员17人,各种群团组织健全。2014年人均收入5324元。……。
  马堡村与后程村合称,取其一马堡村而得名。解放初期为马堡乡(小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改为马北大队、马南大队。1983年改钦工公社为钦工乡时,称为马堡村、后程村,2001年并村联组时,将马堡、后程两村合并一个大村,合并后乃称之为马堡村,经上级批准设立马堡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马堡村:位于钦工镇东南4公里处。……。
  江安镇马堡村位于如皋市江安镇西北角,316省道自门前穿过,南连宁通高速,东接208县道,西靠泰兴、靖江,地址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居民户数887户,人口2900多人,劳力1200人,党员81人,耕地面积2287亩,村集中小区正式启动,共有125户正式入住。作为革命老区,近年来马堡人在党委政府和支部的领导下,继续发扬老区的光荣传统,团结一致,求实奋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
  马堡是早期在此居住的住户姓氏为马,故命名为马堡村。1952年后分为三个村属七营乡,沿用至今。马堡村……。
  原属西冶大队,1976年分设马堡大队,1985年改为村委会,2003年根据宁政函【2003】134文件属兴隆镇,地名沿用至今。马堡村……。
  因在清朝是驻兵养马之地,得名马堡。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9年属右玉县六区(驻地李达窑)称行政村。1953年属右玉县五区(驻地李达窑)李达窑乡,仍称行政村。1956年仍属右玉县李达窑乡,同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称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左云、右玉两县合并,属左云县营河人民公社(驻地李达窑)称马堡生产大队。1961年复右玉县,属李达窑人民公社,仍称马堡生产大队。1984年9月建立李达窑乡人……。
  马堡村位于武乡县东部,武左铁路、南沁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304户,1092口人,党员59名,耕地面积137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年。2007年,马堡村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整治村”。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投资20多万元,硬化道路3400多平方米;投资3万元新建垃圾池15个,放置垃圾箱10个,安装路灯28盏。村内所有通道均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
  马堡村位于绵山脚下,耕地面积1890亩,总人口670人,235户。本村有党员23名,村民代表13人。 近几年来,马堡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阔步前进,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立足村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百姓富裕了,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不再满足现状,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指日可待。为了马堡村的明天更美好,创建……。
  马堡壮语:马—狗,堡—葫芦,因村旁有狗葫芦(一种中草药)多而得名。1949年前属马街乡。1950年属马街区,称马堡乡。1958年划归鸡街公设(曙光区)称马堡管理区。1971年又改为马堡大队。1984年称乡,归曙光公社辖。1988年改称马堡行政村。2000年7月1日改为马堡村民委员会,至今。马堡村……。
更多资料
鏃呮父鎼滅储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