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村位于仙霞镇的东南部,和浙江安吉章村、中溪镇中村相连,四面环山,全村总人口4139人,34个村民组,党员数132人,总支下设3个分支部。总面积37.9平方公里,毛竹、元竹、中药材、外出务工收入是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村内道路总长70公里,其中林区道路43公里。现申报国家级文物的著名景点---仙人塔就座落于该村。……。 |
因古时有人进京赶考,在此亭乘凉。称凉亭,谐音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龙亭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龙亭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龙亭生产大队,设立龙亭村民委员会,简称龙亭村委会。龙亭村……。 |
龙亭村位于城西街道南面,距县城街道办事处9公里,交通便捷。全村辖7个自然村:船头、后山、龙亭、曹坑、后井、南边、五斗坵,共有460户,总人口1618人,耕地面积1572亩,其中古田溪水电站移民人口430人,是老区基点村。村民小组22个,村干部8人,村民代表39人,53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林地面积13356亩,其中国家生态林5276亩。农民主要以粮食、水果、食用菌生产为主,201……。 |
龙亭古名大箩,又称三司岭,清光绪改名土亭下,“0”时改名红亭,1981年2月复称龙亭,距镇区14公里,位于龙亭溪右侧,海拔690米。清乾隆初(1746年),萧瑞建从山底村迁龙亭定居,嗣后裔孙分迁自然村。清至民国初,龙亭村隶宁德县青田乡十六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为龙亭联保驻地,隶周墩特种区。民国29年1月,隶龙亭乡设龙亭保(含龙住院)。民国34年8月,隶周宁县狮城镇设龙鹫保(含龙住院)。……。 |
--人口总数:938人农业人口:938人非农业人口:143人--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5.0亩--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发展口号:发展新农村--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生产总值:30.0万元--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名特产品:红苕,玉米办公所在地:二组--自然条件:水库养殖业资源:水库养殖业……。 |
龙亭村是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谭家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321102235。 |
因以龙亭自然村命名,故而得名。其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龙亭大队,1983年更名为龙亭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牛湖村村民委员会并入(宜政发(2000)71号)。龙亭村:位于周墅南侧。……。 |
龙亭村在古镇区北7公里处。2001年撤销龙亭村、对金村、蟠龙村合并成新龙亭村。东靠明镜荡和云南村的店前村;南与祁浜村为界;西临肖田湖;北复兴及锦溪镇狭港村为界。村辖龙亭、蟠龙、金家荡、东对浜、西对浜5个自然村,有25个村民小组。2012年底有村民819户2418人,党员92人。境域面积为3.5平方公里.龙亭村集体经济在189万元左右,近年来,龙亭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生态村称号、“全国亿万农民健康……。 |
1958年置龙亭大队;至1970年期间属鸬鹚公社;1971年并入龙亭大队;至1980年期间属众埠公社;1981年拆分龙亭大队后,重置龙亭大队;1984年改龙亭村村民委员会。龙亭村……。 |
1958年设立龙亭大队,1984年更名为龙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龙亭村……。 |
相传汉武帝祭祀后土时曾在此停歇而得名龙亭。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大队得名龙亭大队,1966年文革中更名朝阳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1983年将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龙亭村……。 |
龙亭村位于漓江镇东北部,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239户707人,耕地1311亩,田891亩,地420亩,山坪塘7口,全村主要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现种植黄花250亩,建集体烘干房1个,黄花花木园区1个,生猪养殖场1个,年出栏1300头。龙亭村通过乡村振兴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道路硬化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通过堰塘标改和新建蓄水池保障农户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使饮用水得到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