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村辖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00人,共有党员58名;村“两委”班子及村级组织健全,村支委班子共7人,村委班子7人。产业主要以发展商品蔬菜种植为主,2010年,全村发展蔬菜种植3000多亩,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已成为县城时鲜蔬菜供应主要基地之一,被州评为“一村一名”建设示范村。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龙港村拥有酿酒行业,具有一定规模农家酿酒作坊八家,全部年产值近30余万元,村级养殖场一……。 |
明代建龙港寺庙于此,故而得名。明代属龙港里龙港寺保。1924年属北区的龙港寺保。1930年属七区。1946年属江淮乡。1949年属潢淮区。1950年属三区龙港乡。1954年属踅孜中心乡。1958年始建龙港大队,属来龙人民公社。1983年6月撤社设乡,撤大队设村,成立龙港村民委员会,属来龙乡至今。龙港村……。 |
洪埠乡龙港村位于洪埠乡西北部,与观堂乡、李店镇接壤,距洪埠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丘陵地势、岗土地质。相传黄龙藏于此地渊处,当年村民自发组成黄龙表演队,每年到东大山舞龙,如果黄龙不去,其他舞龙队都不敢再去,后因此地经常莫名失火,便被村民称为“火龙岗”。1957年,开挖马堽干渠过境此地,时任洪埠乡乡长游泽民说,让“火龙岗”变成“龙港”,由此“龙港村”村名便一直沿用至今。龙港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6……。 |
1950年1月废保甲建区乡村,属第五区白果乡;1951年11月属第八区白果乡;1957年属龙港区龙港乡;1958年属龙港公社龙港乡;1959年为龙港公社龙港管理区飞跃大队;1961年6月属龙港区龙港公社;1975年2月撤区设公社,为龙港公社飞跃大队;1984年2月废公社、大队,为龙港镇龙港办事处龙港村;2002年9月与河西村合并成龙港村至今。龙港村村辖4个个生产小组,760户,共计3409人,其中……。 |
因境内九龙港河而得名。2000年原同胜村与原杭庄村合并设立龙港村。龙港村:位于富安镇以南1公里处。……。 |
因毗邻龙须港,故名。上世纪60年代成立赵桥大队和万伏大队,属黄集人民公社。80年代区乡制改革改为赵桥村和万伏村,2001年并村联组时经洪泽县人民政府批复,两村合并成立龙港村村民委员会,后一直沿用至今。龙港村:位于黄集街道东南5公里处。……。 |
龙港村位临泰兴经济开发区中部,现有28个村民小组,1012户,3527人,全村现耕地面积2740亩,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分支部,共有党员82名。我村党总支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12年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1.6亿元,比上年增加0.2亿元,村集体收入近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476元。我村先后获得泰州市科普文明村,泰兴市文明村,泰兴市小康村,泰兴市无访村等荣誉称号。……。 |
龙港村地处溱潼古镇西入口,国家5A级旅游景区溱湖风景区西侧,泰州华侨城所在地,水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龙港村,史称“储家垛”,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盛行至今的“十月半天朝庙会”已有400多年历史,斑驳的古庙见证这里过去鼎盛的佛教文化;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这里水网密布,水清景秀,具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特色——小桥 流水 人家 龙港村,2001年由洲东村与溱湖……。 |
以相似形状命名,村中小溪弯曲似龙,此龙形似下港,取名“龙回港下”,得名龙港。,故名龙港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夕属富乐乡第五保,1949年初分属七区美贝、港下乡,1958年成立龙港大队,属裴梅公社。1966年划入大港桥水库工程管理局,1968年归裴梅公社,1971年并入梨树坞垦殖场。1984年为龙港村民委员会,2003年归裴梅镇管辖。龙港村……。 |
“龙港”指像龙一样的小溪;该地名含义为设立在境内有一条小溪蜿蜒似龙的村民委员会。苏区时属头陂区罗田乡。1949年前夕属头陂乡第七、八保。1949年初,属头陂民主乡。1953年分为龙港、罗田乡,均属头陂区。1956年属城关区头陂乡。1958年成立汉岗、罗田、龙港三个大队。1968年合并为龙港大队,均属头陂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头陂公社改为头陂乡,同年6月龙港大队改名为龙港村民委员会。1985年4……。 |
龙港村地处临港新城开发区,东与东海农场相邻,西与横港村相接,南与芦潮港毗邻,北与书院镇相邻,全村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龙港村由解放后汇茂乡的中北、小泐两个村组成,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名为汇茂七社。1959年建大队时,因境内有中港河而取名为中港大队。1981年,上海市郊区全面进行地名普查时,因与老港镇的中港大队同名而改名为龙港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后,改称龙港村。2002年龙港村、塘角村合并……。 |
原村内有龙港小学,取自该小学名。属于约定俗成。201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郭宅、祥于里行政村合并而成。龙港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