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外有一个大洋于里有一个小洋,取名里洋。清康熙其间叫里洋仔,后人就将仔字取掉,故名。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里洋生产大队。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里洋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1984年,撤销里洋生产大队,设立里洋村民委员会,简称里洋村委会。里洋村……。 |
里洋村位于永泰县西南方向、秀丽的福州第一高峰东湖尖脚下,东邻大喜村,西接赤水村,南依仙游县柳园村,北接龙湘村,距县城75公里,距嵩口镇政府18公里。下辖六个自然村,即大坪自然村、雪畲自然村、隔坵自然村、坪坑自然村、里洋宫自然村、石皮坑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村部位于里洋自然村。里洋村位于内陆高山,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富有南方建筑特色,民风朴实,村民勤劳热情。村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旅游资源。森林总……。 |
原属永泰县白云区,1958年划为闽侯县。1958至1962年属叶洋管理区,之后单独成立“里洋大队”,1984年成立里洋村民委员会,属竹岐乡管辖,沿用至今。里洋村位于竹岐乡南部,其西面为蒲洋村与溪南村,北临叶洋村和前山村,东接天台村,南邻永泰县。全村人口480人,户数120,大部分村民以外出打工,剩余以务农为主。气候条件暖和,适应种反季节蔬菜,以火龙果种植300亩左右,交通方便,水利资源丰富,森林资……。 |
里洋村位于仙游县游洋镇北部,距离游洋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是莆、仙、永三地交界的革命老区村,全村面积1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9000亩。盛产毛竹,有毛竹林4000多亩,特产苦笋,苦竹林分布在本村所辖的大山林里。耕地面积820多亩,主要种植单季中稻,距村5公里有一座小二型水库(后溪林水库),水库上游有天然景区——五宝雄关龙穿城,有石门、石龟、出盐石、出米石、出油石等待开发;常年平均气温20℃,村民集……。 |
里洋村位于市区东部6公里。东与上梅乡交界,南与综合农场交界,西与崇安街道交界,北与吴屯乡交界。土地总面积19639亩,其中林地面积1.9万亩,耕地面积2310亩。辖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1065人,256户。2007年公路硬化10公里,从市区直达岭头与上梅乡交界,城郊区位优势明显。主导产业是烤烟和毛竹。全村烤烟206亩、毛竹4000亩。是新丰街道农林业重点村。……。 |
因李姓开基,故名。民国29年设里洋保,属镇前乡;1954年设里洋乡,属第二区;1958年改为里洋大队,属前进公社,1970年属镇前公社;1984年改为里洋行政村,设立里洋村村民委员会。里洋村位于镇前镇西北部,距离省道202线6公里,该村326户,总人口1369人,其中耕地面积3300亩,主要以农田、锥栗、茶叶、毛竹为收入来源,是典型的高山农业村之一。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里洋村的经……。 |
1949年前属鳌峰乡第三保,1949年后属二区鳌峰乡,1950年属罗城区嵩峰乡,1951年属罗城区银岩乡,1952年属八区白岩乡,1958年属嵩峰公社星星、联合大队和嵩岭场,1968年为联合大队,1972年改名为里洋大队,1984年改为里洋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下里洋。2003年红青坑村并入里洋村,地名沿用至今。里洋村……。 |
壮语:里——地方;羊——羊。本村民风民俗纯朴、文化底蕴深厚。因本村民委驻地在里洋小组所在地,故命名里洋村民委员会。1949年前属维新乡。1950年属旧莫区夕板乡辖地。1958年公社化归夕板管理区。1961年称里洋大队。1962年称公社。1970年改称大队。1984年称乡。1988至1999年改称行政村。里洋村民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8月村改委,前身是里洋行政村,村改委后沿用至今。里洋村……。 |
意为相对里面的田垟,为此地片村名,故名。清属宁海县西乡朱岙庄。民国属朱溪乡。1949年解放后属珠岙乡。1954年成立韩家、山王头、岙底谢、张家初级社,1956年转为韩家、山王头、岙底谢、张家高级社。1958年底改称韩家、山王头、岙底谢、张家生产队,属珠岙管理区。1962年韩家、山王头、岙底谢合办韩家大队,张家生产队改称张家大队,属珠岙公社。1982年改名为三联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三联大队分设……。 |
里洋村位于临海市东南面,东临义城港,西靠104国道,距临海市中心约1.5公里,村镇规划面积72亩,共130户378人,外来人口1100人,常住人口总计1478人,全村共有党员11人。2004年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里洋村实现整体搬迁。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用于新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排水、排污、闭路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每年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农医保参保率、计划生育率、儿童入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