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口村位于献县县城西南10公里,距陈庄镇政府10公里,西临尤口村,南临北三堤口村,东临滏阳新河,北临南河头乡抛庄。面积为6平方公里。该村共有人口260户1050人,耕地1444亩。村内现有党员30人,村两委班子6人。目前全村主要街道已实现混凝土硬化;小街小巷已实现平铺砖硬化;建有标准化两室及标准化卫生室;村内环境卫生实现了环卫一体化。……。 |
传明中期李姓迁居于此,因地处停留船舶的码头口,故名李口。1949年属二区。1955年属河集乡。1958年为河集人民公社袁柳生产大队。1961年为河集区袁柳生产大队。1965年为河集人民公社袁柳生产大队。1974年为白庙人民公社袁柳生产大队。1984年为白庙乡李口村民委员会。李口村:位于李楼村西北侧。……。 |
明万历年间,李氏二世祖李锋迁此居住,九世祖李斗裕改为李口,后又改李口桥。1948年属第七区。1958年属太平人民公社,名为李口桥生产大队。1965年6月从太平人民公社划归骆集人民公社。1966年属骆集人民公社,更名为李口桥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骆集乡,名为李口桥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李口村:位于陈营西村西侧。……。 |
明代,李氏成公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建村位置正对白河口,故名李口。1939年属桑堌区。1949年属第四区。1955年属桑堌中心乡,名为李口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桑堌人民公社,名为李口生产大队。1984年改公社为乡,属桑堌乡,名为李口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李口村:位于桑固乡东北1公里处。……。 |
李口,即李姓渡口,明初李姓在此摆渡,并建村定居,故名李口。1956年属侯岭区柏山高级社。1959年属侯岭公社柏山大队。1975年从柏山大队分出设李口大队。1984年成立侯岭乡人民政府,李口大队改设李口村民委员会。2014年侯岭改设街道办事处,李口村随其所辖。李口村:位于侯岭街道东南8公里处。……。 |
春秋宋之新城,亦称新城亭。后遭兵焚,成为一片瓦砾,俗称瓦子坡。宋、金、元、明之际为战场,成为废墟。据《李氏家谱·序言》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李德(南京南45千米显台村人)保燕王随军北征,以军功授千户,初落户李庄。后迁此建村,因临交通要道和渡口,更名为李家口。后有市集,俗称李家口集,简称李口集、李口。明属宁德二乡,清仍。1913年设李口行政村,属毛堌堆区。1938年设李口保,属李口区。194……。 |
1949年7月前夕属凤市乡;7月初属火石乡;合作化时期属火石乡李口高级社;1958年成立李源大队,属华林垦殖场;1968年并入丁坊大队;1972年分出李口大队;1984年3月改为李口行政村;1998年改为李口村村民委员会。李口村……。 |
李口村总人口189户,632人,710亩耕地,另有承包外户地180亩。 村“两委”团结协作,廉政为民。认真落实唐口街道办事处的安排部署,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全村没有出现越级访、集体访案件。建立了村务公开栏,对村内各项事务定期进行公开公示。 近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立足本村实际,狠抓基层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平安村庄创建,倡导科技防范,弘扬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