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际下,原名磜下,即在石头土堆下边;际下村,即村民在水磜瀑布的下方定居形成的乡村。明、清属莫源都。1931年-1934年设际下乡苏维埃政府,1941年属光明乡洋伯保,1951年属第一区山头乡,1958年10月属红星公社山头大队,1960年属光明公社阳嘉山大队,1961年10月成立际下大队,属光明公社。1984年9月为光明乡际下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际下村……。 |
位于尾溪天险潭深水长流,形成一处多级叠连的瀑布群,俗称水漈,位于水漈下方,故名漈下,后简称沶下,再后来更名“际下”。村委会驻地为际下自然村,故命名际下村民委员会。明清称二都漈下,民国设际官保属白台乡,1950年设际竹乡属第一区,1955年改属梅城镇,1956年改属白樟区,1957年属县辖云龙乡,1958年置际下大队属红旗(白樟)公社,1961年属云龙公社,1964年又划属白樟公社,1984年改为村……。 |
际下村距离大甲镇所在地只有2公里多,步行也只要半小时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修筑的土路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党的富农政策的实施,村民也意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于是,由干部带头,群众自发,于2006年10月,建成了大甲第一条村级水泥路,漈下至大甲2.6公里,车程仅十分钟。漈下村土地肥沃,耕地总面积791亩,园地500亩,林地3000多亩。穿过四个路口的风景林,展现在眼前的均是一望无际的农……。 |
际下村位于屏南县西南部,文笔峰南麓之龙际溪畔,系甘棠乡第二大行政村。全村人口1700多人,368户,辖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际下村是福建历史名人甘国宝的祖籍地,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际下村坐东朝西,四面环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主要有城楼街巷、桥梁路亭、宫庙建筑、宗祠建筑、居民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碑刻,还有相当数量的可移动文物,如乾隆三十三年御赐“福”字贴金匾、“武魁”匾、甘氏大厝中……。 |
际下村地处石屯镇的东北部,与石门村相邻,距镇所在地约10公里。下辖际下、东际、高山、上洋、大冯、前际等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380户,人口1439人。全村总面积1.9万亩,耕地面积1652亩,山地面积1.67万亩,其中经济林4191亩,毛竹林6426亩,公益林1193亩。村民经济收入以毛竹、茶叶为主。境内有源鑫矿业有限公司、茶叶初制厂、竹笋加工厂等企业。……。 |
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地处元坑镇东南部,全村总面积8381亩,其中林地面积6573亩,耕地面积607亩,全村总人口467人,2个村民小组。际下村属低丘温暖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年均气温18℃-18.9℃,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1736小时。际下村距离县城6公里,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福银高速公路连接线从我村境内穿插而过,交通便利,程控电话、移动电话……。 |
际下村系南平市建瓯市顺阳乡行政村。位于建瓯市东部经溪东等地。村委会驻地际下。距市区50公里,离乡所在地15公里。际下村辖际下、山后、下村、上楼等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59户,常住人口937人,村所在地海拔265米,年平均气温18.1℃,村土地总面积31566亩,其中:林业用地18152亩(其中:生态林面积1124亩),毛竹林面积5692亩,锥栗面积3120亩,耕地(水田)面积1026亩,柑橘……。 |
八都镇际下村位于龙泉市城西南,距市区20公里,全村区域面积5.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1亩,林地面积6113亩,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02户,355人,实际居住已达500多户,2000多人,食用菌、优质稻米是际下的主导产业,全村有党员16名,两委人员6名,交通条件较差,距53省道有7公里。……。 |
际下村位于官塘乡西部,与左溪镇接壤,是官塘乡的西大门。全村辖际下、黄山头、梅坑、庙岙4个自然村,设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67户、231人,常年外出劳动力59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228亩,其中耕地面积212亩、园地面积92亩、林地面积9424亩。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经商收入,香菇生产和毛竹林经营收入。在官塘乡政府和上级的关心支持下,村委会于2005年投资4.5万元将原村小学修建成村委会……。 |
柘岱口乡际下村位于遂昌县西南部,距县城106公里,地处钱塘江源头,南邻龙泉市,西毗福建浦城县,北接江山市,是两省四县市的交界点。推荐理由:多年来,际下村一直探索“保稳定、促发展,实现山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完善机制。全村共有党员38人,村两委会成员8人,治安调解、计生、团兵妇等组织健全。该村把强化人民调解,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