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坑村地处武夷山脉西段,东面与下堡村交界,东南面与重下村接邻,南面与湖溪村、下黄街村相连,西面与江西省黎川县熊村镇接壤,距邵武市区45公里,是金坑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名称由来因金坑村境内的金溪出产砂金而得名。政区沿革 历代隶属金坑管辖。2012年,辖上坊、下坊、麻湾、关上、横坑、麻岭、邱家、留家山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村有518户1780人,均为汉族;村民以李姓、危……。 |
泰宁县大田乡金坑村,地处乡境东南部,区域面积21.34平方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28户,人口898人,其中党员37名;近年来,全村有近7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较多。金坑村党支部立足实际,深化“168”党建机制,明确村党支部责任人,充分发挥全村留守人员骨干作用,建立“379(即留守党员、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特殊服务队,细化考评制度,将服……。 |
根据省地质队多次探测证实在约一亿五千万年前,此地是火山爆发口,这一带到处可见到火山爆发时岩浆迸出而凝成的岩石,在土壤里或坑涧中淤沙里有细碎的黄金沙粒,村民于溪里曾发现砂金,故称黄金坑,后简称为金坑。建国前属平和县壶仙乡,建国初属平和县第五区安居乡,1957年划归为云霄县,1958年建队属跃进公社,1966年属下河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称金坑村委会。金坑村……。 |
金坑村委会所属的自然村分布在几条山坑(也称山冲)这些山坑水源充足,鱼类众多,两边的山地土壤肥沃,种植的杉树长得快、材质好。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称其金坑。民国时期,命名为金坑时,属连县。1953年,划归连南后,称金坑乡。1958年8月,金坑乡改称金坑大队。1961年10月,金坑一分为三,分别成立了泥楼、坑口、狮颈三个大队。1963年2月,泥楼、坑口、狮颈三个大队合并为金坑大队。1983年冬,金坑大队……。 |
金坑村原属增成市镇龙镇,2005年8月份划归到萝岗区九龙镇,属下有宝石、谷洞、银岭、楼新、楼下、黄屋、上新、新村、龙山、邓屋、龙田、黄埔、卓屋、鹅冚、朱屋和钟屋16个经济合作社,是革命老区,曾是东江纵队活动过的地方。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村民460户,2567人,全为汉族,客家人。金坑村“两委”班子共8人,在工作上团结协作,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的威信,真正从村民的实际出发,为村民着想,有能力贯彻……。 |
在元朝时,名为金城寨,因地处山坑故改名金坑。1949年称金坑乡,1958年成立金坑大队,1983年改称金坑乡政府,1989年为金坑管理区,1999年改称金坑村委会,沿用至今。梅州市五华县金坑村位于梅林镇北部。我村辖2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75户,人口3012人;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1,年降雨量约为1500毫米,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 |
金坑村委会位于石狗镇西部,辖内12.7平方公里,包括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230亩,人口总数1514人。提起金坑,人们就会想起当地出产的金坑米酒。金坑酒厂采料为当地大米、高山泉水,传承古代酿酒秘方,辅以现代工艺,其酒清醇可口、酒香醉人,远近闻名。金坑村的纸厂与邻镇的邓村古法造纸一脉相承,造纸是当地农民竹木加工增收渠道之一。……。 |
金坑村委会概况金坑村委会位于东成镇偏西方向,距离东成中心圩镇13公里。全村共有15个自然村,常住人口总数1963人,共534户,总面积15600亩,耕地面积2665亩,由于地域、资源等因素制约,金坑村委会属市贫困村委会之一。金坑村委会地理靠近东安工业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近年来,村委会紧抓发展机遇,引进多家企业,壮大了村级经济和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今年以来,市出台的强村富民“六个一”工程,村委会……。 |
1953年至1958年属金坑大队,1984年3月撤销生产大队设乡镇府,1986年为金坑村民委员会,1990为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改为金坑村民委员会。金坑村位于陆河县螺溪镇西北边,与五华、紫金县交界,下设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00余人,是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红色老苏区,同时又是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要的组成部分。2009年底,金坑行政村硬底化公路的顺利竣工为金坑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 |
是革命老苏区,建国前游击队在此建立抗日根据地,建国后为深坑乡、深坑大队,1958年前属田仔乡,公社化时属田仔大队。1987年从田仔村委会分出设为金坑村委会,1994年改为金坑管理区,1999年改为金坑村委会,沿用至今。金坑村委会位于陆丰市陂洋镇东北部,下辖8个自然村,总人口1900多人,是陂洋镇最偏远的村委会,金坑村委会距离市区60公里,离本镇25公里,只有一条边境山路,地处高山岗地带,逐步山上种……。 |
金坑村隶属揭西县良田乡,位于良田乡南部。全村现有人口4156人,765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1958人。现有耕地面积1360亩,其中水田1275亩、旱地85亩,山地19972亩,已种植茶果8500亩。2009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151元,集体经济纯收入0.8万元。大部分土地处于半山坡地带,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低,生产和生活条件较为困难。目前全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特困户300……。 |
位于山脚地势低洼,相传有金、银等矿,曾有人到此开采,故名。1949年3月,称金坑村;1951年11月,并入水口;1956年11月,称金坑农业社;1958年10月,并入水口大队;1977年5月,析出称金坑大队;1983年并入水口乡;1987年3月,依据惠东府函﹝1987﹞7号文的批复,改称水口村委;1989年3月,依据惠东府﹝1989﹞123号文的通知,从水口村委析出,称金坑管理区;1999年,称金……。 |
相传此地山坑水中曾有一对金鸭子,在河里游,故名。1949年称金坑村农会,1950-1957年称金坑大队,1963年-1986年称金坑乡,1986年后称金坑管理区,1999年改称金坑村委会。金坑村……。 |
金竹坪原叫筠竹坪,后人把筠改为金,金光闪烁,竹翠松茂,象征着金竹坪兴旺发达,子孙繁茂的景象,此地竹林葱翠,松树繁茂,故名。1999年设立为金坑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金坑村……。 |
2004年10月设立得名,沿用至今。金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