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荆竹村

荆竹村

  因辖区内有荆竹坪,故命名为荆竹村。民国时期属巷口镇第18保。1951年从巷口镇析置青乡,以境内荆竹坪命名荆竹村;1953年8月划入新置的荆竹乡;1955年12月撤荆竹乡并入青乡;1958年9月为青公社荆竹管区;1961年改称荆竹大队;1984年1月撤公社建青乡,仍辖荆竹村;1992年9月撤青乡并入巷口镇,仍属荆竹村;2……。
  以境内地名荆竹盖得名,荆竹即竹类品种之一,“盖”即高处顶部较为平坦,故名荆竹村。1949年前属新建乡第4保。1950年改保为村时定名为荆竹村。1958年成立新建公社时为荆竹管理区。1962年置荆竹大队,同时析置方山大队。1983年11月更名为荆竹村、方山村。2002年11月撤销方山村、,所属行政区域及南海村7、8组并入荆竹村,沿用至今。荆竹村……。
  该村境内有个地方荆竹丛生,由此得名荆竹村。1951年建乡政时,名荆竹乡。1955年撤销荆竹乡入庙溪乡,荆竹改为村。1958年村改为管区。1961年改管区为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名荆竹村,隶庙溪乡。2003年12月洪渡村、五龙村第10组、安宁村併入荆竹村,隶庙溪乡,名称沿用至今。荆竹村……。
  荆竹村位于本庄镇西北部,距本庄镇集镇18公里。东沙坝、大槽相邻,南与石家寨林场相邻,西与河坝场乡小江相邻,北与水口村相邻。全村平均海拔800米左右。辖8个村民组,288户,1216人。全村共有党员12人,2个党小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辣椒。主要经济收入靠外出务工。全村困难面较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不宽,经济结构单一。……。
  荆竹村位于八堡乡东南部, 距大方县政府驻地4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组,644户,2305人,其中农业人口2288人,劳动力134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88元,居住有汉、苗族、彝族、蒙古、白等民族。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粮食产量533吨。有土地15000亩,耕地1697亩,林地5010亩,森林覆盖率为40%,大于(……。
  2024年6月成立,由原荆竹堡、可洞等2村合并而来。荆竹村:东至漫水乡赵家坡村,南至迩拉茶村,西至安家堡村,北至漫水乡胡家坝村。……。
  在1949年为荆竹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荆竹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荆竹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荆竹村,一直沿用至今。荆竹村……。
  荆竹村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荆竹瑶族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31127205204。
  荆竹村是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杨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424108221。
  因域东起名为荆竹山的大山,村以山名故称。1949年属临湘县五区文化乡。1950年属五区码头乡。1952年为五区荆竹乡一部分。1955年属五区文修乡。1958年为路口公社荆竹大队一部分。1961年析荆竹大队另设荆竹大队,属文桥公社。1984年属岳阳市北区文桥乡,更名为荆竹村。2016年归属长岭街道,村名沿用至今。荆竹村……。
  荆竹村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汇源瑶族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127200201。
  荆竹村是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322104235。
  荆竹村是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丰家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722117246。
  荆竹村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0722121999。
  荆竹村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902123999。
  此地盛产荆竹,故而得名,故名。原名荆竹大队,1984年马湖公社改为马湖乡人民政府,同年更名为荆竹村委会。荆竹村……。
更多资料
闂備礁鎼崯顐﹀箠韫囨稒鍋夐柛顐f礀缁犺绻濇繝鍌涘櫣闁稿鎷�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