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村系2010年底全县村级区划调整中由原马岗村和街道党支部合并成立的临时党支部和筹备组,位于潘集乡中部,村容整洁,民风淳朴。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共辖5个村民组,耕地2300亩,居民4920人。201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0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4000万元,企业总产值2000万元。粮食总产量1800吨,油料产量14吨,肉类总产量16吨,水产品产量6吨;人均纯收入3800元。街道村近年来……。 |
街道村隶属于霍邱县扈胡镇,地处扈胡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户黄路,属典型的城中村,距离县城50公里。长周路、户石路、户高路、户马路穿村而过,总面积1平方公里。街道村现有人口5450人。有一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62人。近年来,村两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县、镇党委一系列方针政策,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加快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取得显著成效。……。 |
解放前这里庙会繁盛,赶会者甚多,人口居住日趋集中,形成了山村集镇,人们称之为街道,1964年成立街道生产大队,1982年更名街道村村民委员会。1962年成立云屏人民公社街道生产大队,归两当县管辖,文化大革命期间云屏公社更名为“春光公社”,1970年又恢复为云屏公社,1984年更名为两当县街道村村民委员会至今。2016年12月28日云屏乡撤乡改镇,改名为云屏镇。街道村……。 |
原称“古崖石镇”1227年蒙古人突入陇南地区,屯兵崖城。1276年大元崖石镇东岳庙建成(所在地就在街道)。后因两河相汇,地面宽敞故称街道。1952年6月崖城乡属崖城乡管辖。1958年8月并入何家庄生产队属于罗坝公社管理。1983年改乡建制时设立了街道村。街道村……。 |
街道村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两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21224104201。 |
街道村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岸门口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621224103204。 |
因该村位于岸门口街道上,故而得名为街道村。1949年曾为县政府驻地,1952年更名城关区,1986年改设街道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街道村……。 |
来历一:据传古时此地多楠竹,粗大茂密,忽一日,竹子全部破裂,人们用破竹做瓦盖房,故得名。来历二:境内原竹瓦店(现街道村)又称竹瓦,相传早年这里只有一家小商铺,店房是泥糊篱笆墙,用大竹劈开两半做瓦,后有商家聚集来此,也是用同样方法建房,逐渐发展成集镇。街道村:2023年12月成立,由原竹瓦社区和农科所村合并而来。面积1.84平方公里,533户,1852人。……。 |
1949年至1955年属新民乡沙塘铺村,1958年改属先锋人民公社街道生产大队,1959年改属为沙塘人民公社街道生产大队,1984年改属沙塘乡人民政府街道村,1993年改属沙塘镇人民政府街道村。街道村……。 |
民国中期,从湟中、贵德县到此经商,后定居,附近赶集的人惯称“街道”,故名。解放前改称为街道村,解放初加入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体改时改称为街道村民委员会,2007年,撤乡并镇,划归雄先藏族乡。街道村……。 |
因遮放街道,故而得名街道。1950年为遮放街公所;1955年建立遮放镇(小乡级);1984年改为街道办事处;2000年改为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街道村……。 |
1951年属昔马乡那邦大队,属昔马乡那邦大队;1958年组建团结乡,属团结乡;1972年改称那邦大队,属那邦大队;1984年复称那邦乡,属那邦乡;1988年撤区改乡后建制那邦行政村,属那邦行政村;1996年4月省政府批准设立那邦镇后,称街道办事处;2000年10月村改委为街道村民委员会,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街道村……。 |